——《呼啸山庄》观后感 文:妖姬霓裳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勃朗特姐妹(英国文学史上三姐妹合称)的书我曾经非常痴迷,几乎看了她们所有的著作,还看了关于她们著作的电影电视节目及相关传记报导。 她们的父亲是一个牧师,母亲早死,小小年纪失去母爱的她们和父亲居住在英国一个偏避的小山村里,周围是一片荒野,就如《呼啸山庄》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失去母爱的孩子们在这孤避的荒原里唯有靠阅读和写作来消遣时日,也因此造就她们非凡的想象力。她们的文学天才很快显露,可惜她们的寿命均不长,在盛年时期离世。正因为她们独特的生存环境造就她们的独特个性,使她们的作品没有沾染世俗的浮躁和虚华,沾染上世俗的俗尘肮脏污垢,她们的文字洗净铅华,描写的都是人性深入最纯粹的爱恨,最诚挚最炽热的真爱,而这,仿佛像俗世上一股未受到任何污染清澈的涓涓细流,流芳百世,在文学这块纷繁复杂的土壤上闪烁着永恒的璀璨之光。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迹。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至少对夏洛蒂和艾米莉来说是如此。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考验,《简·爱》和《呼啸山庄》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安妮以《艾格妮丝·格雷》与《怀尔德菲尔府上的房客》两部小说,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一生未婚,30岁时便因病离世。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与主人女儿相爱,但她但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希斯克利夫因此离家出走.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埃德加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此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作品,多达十部。而我看的是1992年版本的著名影星朱丽叶·比诺什和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电影,他们俩在《英伦情人》之前首度合作演绎经典旷世爱情故事。该电影基本遵循原著脉落和线索。 全剧均以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恨纠葛为主线,围绕它开展。 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 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的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 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 我爱他脚下的土地,头顶上的空气,他触摸过的每件东西,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我爱他的所有神情,每一个动作,还有他整个人,他的全部。 我对埃德加的爱如同树林里的枝叶,时间会改变它,就像冬天改变了树林一样。我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就像树林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不能给人多少显而易见的乐趣,但却必不可少。 每天晚上我祈求上帝让我比他晚死;因为我宁可自己不幸,也不愿意他不幸。 这就证明我爱他甚于爱我自己。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爱: 别把我留在没有你的地狱里。 当我忘了你的时候,我也忘了我自己。 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燃烧的激情,包括死亡。 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惊人的纪念品汇集,处处提醒着我她是存在过的,而我已失去了她! 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你就是一刻不停的爱,爱上八十年,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 可惜,如此深爱的两个人,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再加家人的竭力阻拦,而年轻、单纯、虚荣的凯瑟琳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希斯克利夫如磐石般不可转移的爱情,胆小虚荣的她,在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后嫁给了画眉山庄富有的主人埃德加,而这彻底改变了她自己和希斯克利夫的一生,造就了两个家族的悲剧。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又怎敌得过高富帅男人的追求?又怎么能义无反顾地单单为了所谓看不见摸不着无从把握的爱情嫁给一个一无所有、居无定所、被自己家人迫害和歧视的贫挫穷呢?而当真嫁了过去后,富人空虚寂寞的无聊生活又怎能满足曾经尝试过爱情甜蜜的凯瑟琳?而丈夫也因此对凯瑟琳冷漠而怨恨,不再关心她,成天埋头书本。最终,虚荣任性的凯瑟琳终于自食苦果,带着无法拥有的爱憾然病逝。 希斯克利夫,这个从小在歧视中,被人打骂、训斥、粗鲁对待的中长大的人,他的爱深而窄,粗犷残暴,自始自终以极端方式维护着它,深藏着它,包裹在灵魂深处,在痛苦中煎熬终身。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在没有爱的环境中生存的人,即使有爱,也会因为拙于表达和维护爱而失去爱。 爱是如此脆弱,如此无力,如此苍白,又如此沉重,专横。 最真挚的爱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尘土裹挟,让平凡的我们无法有效地分辩识别,鉴别真伪。在尘世滚滚一往无前的浪潮前,轻易被世俗的嘲杂掩盖,更无从把握。 因此,即使爱如磐石,也难永久的维持,唯有留下终身的遗憾。 【转者注】单单的爱是不可靠的,特别是中国在这一以金钱或地位来衡量人的价值的社会之中。要想拥有真正的爱情,必须信仰基督教,并树立起基督教的爱情观、婚姻观、工作观! |
|
来自: 草木青青33 > 《情感美文与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