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环秀山庄看奇峰环秀

 苏迷 2018-07-06

  本报记者 陶冠群 摄影 杭兴微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座苏州园林中,环秀山庄是面积最小的一座,园内建筑也不多。整个园林面积不大,也无外景可借,却能利用有限的空间,以山为主,以池为辅,营造出自然和谐的山水空间。

  穿过环秀山庄的门厅,里面是个长方形的小庭院,院子三面都是围廊,院中植有两棵大树。院北是一座名为“有榖堂”的厅堂。“有榖堂”的北面有一个独立的庭院,院中的四面厅是全园的主建筑,厅堂内悬挂着“环秀山庄”的匾额,由红学家俞平伯先生题书。四面厅北的廊柱上,一副对联描摹了此处园林胜景,上联是“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下联为“园林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对联由清代学者汪开祉所题,著名古建筑和园林专家陈从周所书。

  站在四面厅北的平台上,眼前就是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堆叠的湖石假山。假山有主次之分,池东的假山为主山,池北为次山,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潺潺的流水将假山衬托得更加嶙峋。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结构于园的东北部以土坡作起势,西南部累叠湖石,其间有两幽谷,一自南向北,一自西北向东南,会于山之中央,将山分为三区。前后山虽分而气势连绵,浑然一体,山势雄奇峭拔。

  关于“掇山”,明代计成的名著《园冶》中有“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的名句。在美学家金学智看来,环秀山庄里的湖石假山的妙处正在于此。他告诉记者,他曾陪着一位日本园林文化研究家田中先生,顶风冒雨地在环秀山庄探奇觅胜,不怕岩陡路滑,也不顾衣服淋湿,把此园此山的美景一帧帧纳入镜头,还在淙淙水声里领略到了《园冶》所写“坐雨观泉”的韵趣。

  除了令人赞叹的外观,这座湖石假山内也别有洞天。可惜,目前出于安全考虑和保护的需要,园内设置了多块“请勿攀爬假山”的警示牌,提示游人不要入内和攀登。

  沿池西走廊往里走,可经问泉亭到补秋舫。补秋舫隔水正对假山主峰,与池南主厅遥相呼应,是观山中之景的极佳位置,从这里眺望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补秋舫东西两侧门的上方嵌有砖额“瑶碧”“凝青”,准确地概括了园中景色。

  向东穿过补秋舫,有主山余脉的小山岗,岗上筑有一亭,名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依山临水,周围古木成荫。在亭中看山,峦崖入画,别有一番情致。

  和其他声名在外的苏州园林相比,环秀山庄的游客量不大,有时你甚至能一人独享园林的秀美精致,体验一回旧时园主坐拥园林的美好感觉。

  园林名片

  名称:环秀山庄

  地址:苏州市景德路272号

  园龄:建于清代。

  面积: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假山面积约500平方米。

  开放时间:每天8:30—16:30(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及检票)

  概况:山庄原所在地东晋时为黄门侍郎兼中书令王珣及其弟王珉的住宅,后舍为景德寺。至明代相继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巡抚行台、中吴书院和大学士申时行宅园。清代时刑部员外郎蒋楫、尚书毕沅、大学士孙士毅和苏州望族汪氏先后在此修建宅园和义庄。

  环秀山庄是一座以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园内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堆叠的太湖石假山素有“尺幅千里”“独步江南”之誉,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现存假山中的第一佳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