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彩香”往事

 苏迷 2018-07-06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沈嘉乐用镜头记录了彩香新村近30年时间里的点滴变化,并由衷感到能够住在“金彩香”是一种幸福。

  上世纪70年代,苏州西郊的虹桥大队地块,还是一片片农田。

  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1979年苏州市政府吹响城西建设开发的号角。1982年,虹桥大队变身为彩香新村,成为苏州第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配套齐全的新型生活小区。

  彩香新村还是当时第一个开通煤气的小区之一,成为很多人向往居住的模范新村,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金彩香”,甚至在江浙沪地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彩香新村评到了全国住宅建设项目“银质奖”,一时轰动。当时,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专程到新村参观考察。1985年搬到彩香新村居住的沈嘉乐对此记忆犹新,曾在小区里看到老师带着学生素描速写。

  作为一名骄傲的彩香人和基层工作者,在彩香住了30年的老沈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用镜头记录下“金彩香”30年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回眸一段段往事,令他至今难忘:

  新村中心二层的彩香商场,一开业就立足面向广大居民的经营方向,日用商品引进品质过硬的“上海货”,吸引住在城区的居民经常专程来彩香商场光顾。

  开办之初的彩香小学,在原金阊区教育系统内优选了多位教师,成了居民们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暑假期间,老师们还经常义务开办补习班,给居住在附近的民工子女上课。

  1992年,苏州引进外资建造了当时最高的雅都大酒店,顶层设计了360度旋转餐厅,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宾入住,到彩香新村观光的外宾也随之与日俱增。

  老年公寓建在新村的公园内,环境怡人。附近的苏州评弹学校每月都要安排学生公益表演,老人们得以经常听到悦耳糯雅的评弹曲目,颐养天年。

  4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苏州老百姓在见证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经济、社区发展的受益者。“对于新苏州的美好明天,有了更多的期待。”对此沈嘉乐倍感自豪。

  倪黎祥(本版照片均为沈嘉乐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