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
课堂内容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轨道为黄道面,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
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4.周期:1年,约365天。(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5.速度
(1)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6.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自转轨道面的夹角(如图)
黄赤交角的特点(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不变)
|
含义
|
一
轴
两
面
三
角
度
|
一轴
|
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
赤道面
|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
黄道面
|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
黄赤交角
|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
90°
|
三
个
不
变
|
地轴指向
|
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
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黄赤交角大小
|
23.5°
|
运动方向
|
自西向东
|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5°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5
②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5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5°
2.五带的划分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难点)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时间为12时的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在_______ 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分布规律
|
维
度
分
布
规
律
|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季
节
分
布
规
律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
提示
|
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难点)
①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
②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半球在同一半球时取+,不在同一半球时取-)
例. 6月22日到9月23日,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例.若房地产公司决定在老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北京地区),要保证原楼底层终年有阳光照射,那么在规划两楼间距时,需考虑的两个因素是
A 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新楼的高度 B 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新楼的高度
C 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和老楼的高度 D 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和老楼的高度
4.昼夜长短
(1)表示方法:晨昏线将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就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的比例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形成纬度差异和季节差异,(以北半球为例)
|
|
夏半年(北半球)
|
春秋分
|
冬半年(北半球)
|
图
示
|
直射点
|
|
|
|
光照图
|

|
|
|
纬度差异
(空间变化)
|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
全球昼夜平分
|
|
季节差异
(时间变化)
|
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切记此时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以北)
|
全球昼夜平分
|
|
5.四季更替
(1)划分

(2)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
三.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总结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地球五带的划分
3.引起太阳高度的变化
4.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5.四级的更替
两个易错问题
一.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1.能看出近日点的图中
近日点附近为冬至日,远日点附近为夏至日
 
2.看不出近日点的图中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步骤)
①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
②在图中(公转图偏平方向)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③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确定北极位置;
④如果连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如果连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
⑤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春分日、秋分日。
(2)根据极点倾斜方向判断。
北极点倾向太阳一侧时为夏至日,北极点背向太阳一侧时是冬至日。再按公转方向,确定春分、秋分。
二.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例1.读“夏至日日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写出下列各点日期和时间:A______;B______;C______。
(3)C点的夜长为___,日出时刻是______。
例2.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5°S向北移至23.5°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例3.、2001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在图上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黄赤交角、二分二至)
例4.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例5.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
A.春分到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
例6.读下图,回答问题。
(l)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至D时,是___月___日,北半球是_____节气,___季节。
(3)地球公转到___点时,北京为秋分。
(4)地球公转到___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5)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
(6)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___。
(7)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至___期间。
课后作业:
1.太阳直射的地方 (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为秋季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3.假如地轴与黄道相交成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
③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设M(0°,30°E),N(23.5°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是( )
A.Hm和Hn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5.当东半球全部为黑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适逢我国的夏季
D.适逢我国的秋(春)分日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分析回答。
(1)若北京时间为10时,标出图中各经线的度数。
(2)此日为___月___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____现象,C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___。
(3)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E点的昼长是___小时。
(4)图中地方时相同的两点是__和_____。
让 我 们 一 起 捧 起 孩 子 的 梦 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