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曾有一则新闻,题目是“美国青年寻梦中医诊所”。说的是两个美国青年在中医诊所实习了一年,深深地被迷住了。25岁的白艾莉对记者说:“其实美国有很多人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西医对很多慢性病没什么办法,中医却可以医治。”另一则新闻是:“三年后我省将村村有中医”,根据规划,省里将大力发展中医,每个乡村卫生所(室)都至少有一名中医或能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的出现,不但可以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可以弘扬祖国医学传统,不要小瞧乡村医生,我们的医圣华佗、扁鹊,可都是民间医生出身呢。 多年来,我一直很留心民间医学,这篇《趣话民间神医》,是我为报纸写的一篇专栏文章,后收入第四版《养生三记》。此文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一个乡下土郎中,以其丰富的行医经验和诸多偏方、验方,屡屡战胜养尊处优,不可一世的太医,令人在笑声中,感受到祖国医药文化的神奇。 昔有“医在民间”之说,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就曾指出,“负笈行医”的草泽医生“肇于扁鹊,华佗继之”。大名鼎鼎的扁鹊,就是一个民间医生,他曾在邯郸做妇产科医生,去洛阳做专治耳、目、痹疾的医生,在秦国做儿科医生,而最终被嫉贤妒能的秦国太医令所害。神医华佗,也是一位民间医生,他甘愿为百姓驱除病痛,不愿依附权贵,专为曹操一人治病,并以此遇害。 历代文人都重视民间医学成就,热心收罗民间“奇方秘药”,记载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医闻,其中不乏有类似喜来乐的趣闻。 这些民间医生多为走街串巷的铃医,他们无名无姓,往往被称为“虎撑先生”。宋人洪迈写的《夷坚志》一书,就记载了一位不知名的草泽医生。当时有一位太尉的后裔韩公。奉旨入朝却突患暴疾,御医认为已经不行了,可以准备后事。正当举家哭声一片时,有一个草泽医生在门外呼叫:“谁有疑难怪病找我!”韩公家人请他进门,只见他识色切脉,针刺有关穴位之后,当时气息已绝的病人竟然有了鼻息,还发出了细微的呻吟。随后,这位草泽医生又施之以药,晚上病人就完全复苏了,韩公后来官至节度使,又活了三十多年。 清代名医薛雪向虎撑先生求教的故事,见之于《薛一瓢医案》。当时有一六旬老妪,得了呕吐粪便的怪病,许多医生都治不好。薛雪接诊后,认为粪便从口中呕出,当为胃气上逆,且大肠传道失司,但苦于无应对之方,回去遍寻典籍也无此病,途遇一铃医,问以此病。那人说,我师傅能治。薛雪去南郊见到他师傅,乃是一老翁。他送给薛雪十付药末,名叫“一味通幽散”,是蜣螂虫所制。薛先是给病人服用一半,果然痊愈,但一月后复发,再服另一半,方才断根。 不但名医向民间医生求教,宫廷医生也受惠于民间医生。北宋皇宫大内的医官李防御遇到一例咳嗽病,病人是皇帝的宠妃。她因咳嗽整夜难眠,脸肿如盘。李防御数次用药而不见愈。皇帝限令三日内治好此妃,否则杀头。 医术用尽的李防御自知性命难保,在家中与妻子抱头痛哭。忽听门外有人叫喊:“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合夜得睡!”他急忙买了十贴,其色浅绿,需用淡菜汤加香油数滴调服。病急乱投医的李防御,恐怕药性过猛,引起腹泻,加三贴合为一付,自己先试用,看没有什么问题,就如法合三帖为一付,入宫交给宠妃。结果,病人当夜就止住了咳嗽,第二天早起面肿亦消。病是好了。但李防御恐怕皇上问其配方,自知无法回答,亦有杀头之虞,就千方百计找到那位铃医,向他求教,铃医爽快地将配方告诉了他,原来只是蛤蚧粉一味,新瓦上烧红待冷、研末,调上一点青黛。 关于民间草泽医生的神奇传闻,我国有、外国也有。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很有趣的故事:在东哥伦比亚丛林中有一个部落的土医,叫柏兹·扎华。有一次,一位欧洲商人路过他的部落,此人罹患癌症,求治无果,准备回到欧洲家乡去死。作为一个部落的土医,扎华治病的方法很奇特,他根据这位商人的病状,给他开了一些镇痛剂,以缓解他的痛苦。遗憾的是,方中一味药:树獭牙齿,怎么也找不到。情急之下,他将前几天自己撞掉的一颗牙齿作为代替品,研末入药,交给了商人。那人一路服用扎华的药,自我感觉不错。更令人惊奇的是,回家以后,在当地癌症中心检查,癌细胞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欣喜若狂的商人,立即给扎华寄去一万美金,以示感谢之忱。在他的介绍下,另一位晚期癌症病人也飞抵哥伦比亚,以三万美金酬劳,请扎华治病。为此他敲掉自己的一棵好牙,重新配药给他服用。三个月后,病人癌症痊愈,满意而归。 消息传开,许多被宣判死刑的癌症病人纷纷前来求药,扎华打掉了自己多颗牙齿,去拯救那些绝望的人,他自己也成了巨富。但他并不那么开心,为了防止有人将他绑架,拔掉剩下的九颗牙齿,他整日提心吊胆,深居简出,还有保镖日夜跟随。 这位洋喜来乐和他奇特的药物,引起欧洲癌症研究中心的注意,他们希望对此进行研究,被扎华婉拒。 用牙齿治疗癌症,这似乎是很荒唐的事情。但我注意到,最近有一项报道“6岁宝宝乳牙用来治疗疾病”:根据美国国家牙齿及颅面研究协会的最新研究,人类在6岁时换下的乳牙,是医学上的珍贵材料——干细胞的宝库。今年8月出版的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说,研究者们认为,儿童换下的乳牙有望用于牙齿修复、骨胳再生、大脑损伤及神经修复方面的治疗。该报道说:“年轻的父母们很快会发现,自家小宝宝乳牙的价值可能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联想到价值千金的扎华牙齿,它的抗癌作用是否也同奇异的干细胞有关呢? 近年来,民间医学愈来愈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许多医学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乡野郎中。瑞士药剂学家库霍斯特曼就在非洲之行中,发现一位津巴布韦的民间牙医,他拔牙的方式极为原始:用牙签撬起牙齿。然而,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拔牙过程中几乎不会流血,其中的奥妙是一种植物的根汁,它可以转瞬间止住流血,其功效远胜于任何已知的止血药。 在医学界关注的同时,美国的一些大制药厂也把目光转向民间医生,不久前,美国礼来大药厂投资400万美元开发新药,合作对象就是印第安土医。 另一个更大的合作项目是南加利福尼亚——萨满药物公司,投资金额高达5500万美元。美国人选择的合作对象是一位名叫伊利亚斯·瓜林加的印第安人土医。美国医生把一些病人照片交给这位土医,他根据这些照片开具药方,并带领美国人进入亚马逊热带雨林采药。 从民间医学中淘金的热潮还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但对于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中心的现代主流医学——西医来说,民间医学仍然属于非正规医学(亦称替代医学),不能登大雅之堂。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许多地方,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非正规的替代医学,求助于替代医学。这种趋势,对于民间医学的挖掘和发展,自然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国向有自然医学传统,在悠长的医药文化史中,民间医生和民间医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故有“医在民间”之说。 今年1月8日,《贵州日报》报道,遵义市100多名在石英厂打工的农民,因患矽肺病丧失劳动力或不治死亡。该病在医界被称为“不治之症”和“不可逆转的疾病”。但当地民间土医生陈长安用家传秘方,免费为其中22名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病情竟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据专门从事职业病防治的许春松教授讲,从这些患者的肺部X光片上看,病症的确明显减轻,患者也开始感觉呼吸畅通。此事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市科委下拨10万元资金,资助对该秘方进行开发和研究,并多方奔走呼吁,帮助民间药方登入大雅之堂。 毋庸讳言,时有一些江湖骗子,打着“祖传秘方”、“神医”的招牌骗人,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否定一切民间医学。贵州地方政府重视民间药方的事例,使我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位民间医生,一位是专治毒蛇咬伤的季德胜,另一位是专治瘰疬病的陈照。前者人称“蛇花子”,像乞丐一样住在土地庙;后者衣衫褴褛,不修边幅,人称“邋遢先生”。他俩由于身怀绝技,受到南通名医朱良春礼遇,聘到国家正规医院行医,并先后享受到周总理接见的殊荣。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在世界性的回归自然医学、替代医学的热潮中,相信我们民间医学的宝藏一定会更加受到重视,大放异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