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孩子在班上是第十名吗?浅谈第十名效应

 昵称11935121 2018-07-07

作为家长,当你第一次听到第十名效应时,会想到什么呢?可能有的家长根本不信,觉得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特别是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算不上名列前茅,只有中等水平,而你正在努力要求孩子继续努力,向前几名发起冲刺的时候。而有的家长肯定会认为很有道理,觉得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将来肯定是混的最好的!另外,对那些已经是学霸的家长也许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在中国没有优秀的成绩,就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一流的大学,没有进一流的大学,就不会接受一流的教育,因此将来的优秀无处谈起!于是争论就来了,那么到底第十名效应真的存在吗?它是否揭示了某种真相呢?

你家孩子在班上是第十名吗?浅谈第十名效应

让我们先从第十名效应的来源说起吧!据说此效应的发现是由于一位老师。1989年,中国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同学聚会,他惊奇的发现参加聚会的一些老同学中,取得一些成绩或者事业比较成功的同学,并不是当年在班上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的同学,而当年在班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多人毕业后都表现平平,能力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这个现象引起了周武老师的兴趣和好奇。他希望搞清楚这个现象到底是普遍存在的效应,还只是他班上的个别现象。于是,他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周武开始追踪小学毕业班的150名学生,对他们在小学的学习成绩和日后中学的表现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在这批学生中,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升入初中高中之后,成绩在逐步下降,排名后移。小学成绩排名前五名的学生,进入中学后成绩排名后移的人数占43%,而学习成绩在小学排名7-15名的同学,进入初中和高中以后,学习成绩排名上升的比例占到了81.2%。这就是第十名效应的最初由来。而第十名并不是一个精准的数字,它泛指学习成绩在50人左右的班级中,学习成绩排名居于中等偏上的学生。

你家孩子在班上是第十名吗?浅谈第十名效应

第十名效应真的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吗?它是否真的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呢?如果光从周武老师所做的150名学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来下结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又有更多的教育人士进行了后续的各种调查。有人曾经把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历年的高考状元的日后发展做了跟踪调查,大约2000多人。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当年绝对顶尖级的学霸们,混的特别好的比例非常之少,大部分人都发展平平,和普通人无异,这似乎又一次印证了第十名效应现象。也许这样的统计同样不具备说服力,让我们继续查找更多的历史数据。

有人曾经专门研究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来的各朝各代的科考状元,从唐至清,一共产生了638个状元。而在这么多状元中出类拔萃,历史留名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为官为学之后表现平平,没有太大的成就,而在中国历史上真正青史留名,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们,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或大政治家们都不是状元出身。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困惑。

我们再看看国外的教育成果吧!在西方历史上不论是科学,政治,经济,商业或者人文历史学界,那些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当年的学霸。这种现象在科技界尤为明显,比如苹果的乔布斯,甲骨文的埃里森,Facebook的扎克伯格,还有国内的很多科技界大佬马云,雷军,马化腾等等,很多人当年的学习成绩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无碍于他们日后的巨大成功。上述一些古今中外的现象似乎都在说明第十名效应有一定的道理。

你家孩子在班上是第十名吗?浅谈第十名效应

那么形成第十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总结如下:

一、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主课的学习上,在做题和应试训练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可能造成知识面的狭窄,而中等成绩的学生并没有把全部的学习时间放在追求完美的分数上,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去开拓课外知识,发展更加丰富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升入中学之后,厚积薄发,越学越好,综合技能获得了提高。

二、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往往对自我要求极高,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容易过度看中一分一题的得失,所以在耐挫的能力上比较欠缺。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错误和困难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很容易面对挫折并化解内心的压力,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调节和提升的能力明显优于学习成绩考前的学生。

三、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表扬,背负了更多的无形期待,因此心理会比较脆弱,会过度看重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处于紧张状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提高考试成绩上,内心世界比较贫乏,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不是老师和他人关注的重点,因此生活在更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反而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创新能力,心理状态更加的健康。

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特别出色,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容易给人亲近感,造成社交范围比较狭窄,几乎大部分时间被学习占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不高。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们更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不突出,但更加的合群,因此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有更多的朋友,很容易锻炼孩子的情绪智商,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因此为日后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部分追求应试考试的分数,把所有的学习技能体现在考试能力上,因此在目前的考试体制下容易脱颖而出,但这种考试能力到了大学反而会成为发挥创新能力的障碍。而成绩中等的学生由于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很好的开发了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容易在某些擅长的领域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容易开拓思维打破常规,在创新能力上表现突出,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后劲很足,在加上其他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更容易在日后的社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你家孩子在班上是第十名吗?浅谈第十名效应

所谓的效应现象,只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它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概率统计的现象,不一定适合某一个具体的孩子。而且第十名效应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客观存在的结果,而不是追求的目标。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没有人可以把学习的目标正好定在中等偏上的水平。这种效应给我们最大的思考价值是,学的好,不一定就能力强,将来也不一定混的好。因为学习能力绝不代表考试的能力,这是中国应试教育机制下的扭曲产物,而学习能力也不能代替情商和社交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而在未来有专长的孩子才会发展的更好!

那么学习成绩好,综合能力强,将来也混的好的孩子存在吗?那是肯定有的,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娃!而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可以积极的调整心态,更加从容地培养孩子,而不必对每一次考试排名焦虑不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的,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们有自我的成长空间,放下排名,孩子才能真正的超越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