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做人修养四要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愚人道缘 2018-07-07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今解: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没有一定要怎么样的期望,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第一是“毋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先的意见。

  

  第二是“毋必”,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这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句名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经验。

  又有句话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说明,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

  

  第三是“毋固”,人的习惯,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处事上,一旦形成后,就难以改变。孔子提出“毋固”,就是想告诉众人要懂得变通,要主动跳出舒适但腐朽的温床去不断探索、思考与学习,因为“学则不固”,见多识广后,自然得以避免顽固执着,思维眼界也自然不同于他人。

  

  第四是“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遇事要从事情本身考虑,先要把自我摆在旁边,专心于事,搞清楚做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要点,尽心尽力做好你能做的。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之处。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是同理,把自己先放下,单纯地专心把事情做好,反而对自己有益。

  但凡牵扯到他人的言论都应有谨慎之心,以免盲目自我膨胀而否定别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