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语及农门――作者:王玉冰雪儿

 王玉冰雪儿 2018-07-07
      我觉得人世间最易进的门是农门,最难出的门也是农门。这道农门可真大,围着那么多的村庄,关着那么多的农民。应该说,人类社会是先以农村的形式出现的,一部分农民过早地跳出农门,去找一块地方俢筑城门,用繁华诱惑着农门里的人,却又把农门里的人远远地拒之抛之于城门外,于是就有了城市和农村之分,于是就有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之别。如此一来,世界也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一部分是城市;人类也就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市民。城市地盘的不换扩大,市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即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程。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钟书《围城》表达的思想。对于农门,却是门内的人想出来,门外的人不想进去,跳出农门是农民最大的梦想。而要跳出农门,从来就只有一条泥泞的道路,那就是读书,有着远大的理想,要考名牌大学,要做优秀的人才;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敢有好高骛远的理想,只求考取学校毕业包分配,跳出农门不当农民就行。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读小学时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竟茫然得答不上来,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了想当什么,只是隐隐地想决不捏锄头把当农民。听着其他小同学说要当科学家当画家当医生,我并不羡慕,只觉得他们没有思想,只是在背诵。
      农村人的家庭条件和城里人的家庭条件有天壤之别,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城里的教育水平更是无法比拟,千千万万农村学生接受的是低等教育,却要和城里学生一起考同样的试题,再加上读城里的中学农村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却又定得远远高过城里学生的分数线,就这样中国农村的孩子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从考初中开始即被城市的学生一拨一拨地抛在身后,直到抛出跑道抛出赛场不再参与竞争。我在村里读完小学后考上了县一中,那年村里仅我一人,全大队三个村子仅有两人考入一中。在几年才产生一名一中学生的村子里,我是幸运的。为了少花钱早工作,我们那时的农村孩子最向往的就是初中毕业后考上中专,三四年后就可稳稳当当地拿工资。我终于如愿以偿,读了中专,之后又进了乡镇机关坐办公室。在这几百户人家的村子,我能走出村子,而且还在外县工作,已经足够让我的穷亲戚们骄傲的了,而我也是心满意足地好好珍惜着这个城市户口。
      城里的孩子读书,大约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读的,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给自己创造最好的环境读书,最大的压力也许只是被父母逼着做作业。农村的孩子读书,却较早地有了投入产出的观念,父母挣钱省钱借钱供你读书,就像买复合化肥给庄稼施肥,买配合饲料喂猪鸡一样,寄希望的是不要赔了本。所以农村孩子读书的最大压力往往是拮据的经济,惧怕的是读了多年书考不上大中专又回家种田,家里人会认为费了食水还把人养懒了连农民也当不好,自己也觉得抱愧那些花在读书上的血汗钱,最终落得的只是“白白读书”这句比耳光还火辣疼痛的怨言。
      如果读书落榜,农村青年要跳出农门就只有去当兵了。但当兵并不是都能走出农门,只有少数几人能考取军校或转成志愿兵从而改变命运。为了挣钱,为了过城市生活,读书不行当兵不成就只有去城里打工,于是大批大批的农村青年就纷纷涌向城市,打工仔打工妹打工族等等称呼就应运而生。但不管是城里挣了多少钱,打工的人明白自己依然是农民,终归不算跳出农门。一旦真正地走出了农门,乡亲们就认为你长了本事,但我却越来越不敢认为自己有什么本事。望着村里那么多我的同龄人,繁重的农活使他们过早地出现了燥裂的衰老,我不知道把笨重的锄头换成轻巧的钢笔是不是我的幸运。我的父母我的姊妹我的乡亲还在农村,我的青山我的绿水我的肥田我的熟地还在农村。我虽岀农门却不过是乡亲们放飞的一只风筝,农民这根线永远牵着我,农门永远关着我,我的心永远走不出如铁的大农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