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插足”,石墨文档如何招架?

 yangtz008 2018-07-07




石墨文档是一款以“替换掉用户电脑里的传统office”为目标的在线办公工具,迄今已完成了国内1000万用户的积累。但创始人吴氏兄弟坦言,石墨文档的第一个完整版本,直到今天仍没有完成。


2012年,吴冰、吴洁两兄弟离开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彼时,哥哥吴冰刚从华尔街离职,弟弟吴洁则刚从硅谷离职。二人回国创业,同时也“带回”了一个美国互联网行业早已习惯的“在线办公”理念。


因此,石墨文档一经问世,便仰望着PC时代的微软office,以及云时代的Google Docs。


兄弟两人揣着一个简单朴素的想法:“硅谷到处都是美国人的产品,没有一款中国人做的产品能让中国人骄傲,我们就想做一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产品。”


然而,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石墨文档的前景,还有多少“未完成”的空间?

难的不止是功能


微软公司曾经宣称,90%的用户只会用office中10%的功能。那么剩下90%不常用的功能,依然要在用户每次打开软件时一起启动,陈列并占满着工具栏。


云端office和传统office的主要区别有三个:一是轻便,只保留用户常用的功能;二是跨平台,在任何一个客户端都可实时编辑、实时保存;三是可以多人协作,编辑同一个文档。云端office同时解决了两个常见的问题:文件的丢失和转移,以及团队合作编辑的不方便。


在中国,大约有6亿的传统office用户,而吴冰在一个采访中曾经说过,中国了解云端office的用户不到1%,石墨文档希望改变的是中国用户的办公习惯,让办公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希望三到五年,用户不需要安装传统office”,被问到可行性上,吴冰回答:目标可行,但确实比较难。


难在哪里?


石墨文档的前方,矗立着信息时代的两座行业高峰,一个是微软office,一个是Google Docs。


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霸屏”中国PC电脑以来,office作为其平台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已经撑起了微软这家估值5000亿企业半年的收入。而进入云服务时代,随着在线存储与应用创新市场走向繁荣,在线办公工具Google Docs开始风靡美国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文档、表格、幻灯片”办公三件套虽然看似简单,但办公操作平台通过内嵌在操作系统推广到数以亿计的用户当中,其背后是PC时代与移动互联时代的强大系统提供的平台支撑。而石墨文档想要独立成器,难度颇大。


面对两大巨头,吴冰的态度也很坦然:“Google和微软都是我们尊敬的成熟公司,他们已经做了20年以上,无论人力和财力,我们都需要更好的积累,目前我们只想做好云端office。”


在中国,由于用户习惯的原因,真正对石墨文档构成生态壁垒的,只有传统office。在石墨文档12万企业用户中,85%的企业用户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只有15%来自于传统企业。office的生态“威力”可见一斑。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石墨文档在云服务时代的巨大潜力。


把“文档、表格、幻灯片”这三个功能从零开始重新做一遍,吴冰说,全世界只有谷歌和雷军干成了这件事,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讲,非常困难。石墨文档的研发难度是一般互联网产品的五到十倍,有几万个功能细节,以至于“开发了四年,仍然在研发阶段,还没有完成。”


可能就是这股对产品执着的劲头,石墨文档的团队吸引了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山行资本投资的时候石墨还很小,但徐诗认为整个产品规划和公司发展路径都比较清晰,对于用户体验非常重视,团队的核心能力也有壁垒。这样一款办公协同产品是能解决痛点的,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协同对于现在的team作战非常重要。而类似的对标和未来延伸的可能性,就是Google Docs。


有数字显示,Google Docs的用户量已经到达了3亿,正在蚕食微软office的市场。石墨文档要做中国的“Google Docs”,除了“自我”提升之外,还需要防御“外敌”的入侵。

抵御BAT的触角


外敌就是,当BAT把触角伸到垂直领域,石墨文档这样的创业公司如何招架?


今年4月,就在石墨文档发布B轮融资消息之后不久,腾讯正式推出了“腾讯文档”,并被马化腾点赞。对于腾讯文档,吴冰的反应倒是很平静:“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影响”,至于网上流传的腾讯文档“研究”石墨文档的说法,吴冰也只是淡淡的一句:无所谓。


“做工具开发需要很大的决心,而且要持续投入。我并不是说腾讯文档一定做不起来,但是最近几年,腾讯的战略重点是围绕微信的生态,腾讯文档的优先级如果不能在腾讯这样的大公司里排的靠前,可能不会有太多资源的投入。”吴冰始终不认为石墨文档是一支“小而精”的团队,相反,“在这个垂直领域,我们是投入最多、研发时间最久的团队”。


石墨文档投资方,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也持相同的看法,腾讯入局会加速产业的发展,但巨头也是会分优先及重要度的,每家公司的DNA不同,产品和服务需要沉淀和积累,不是那么容易替代的。石墨的产品,用了几年时间打磨,经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与验证,有诚意的产品与体验用户都能感知到,并不是大公司就一定能做成。


在价格上,腾讯文档推出之后,宣布其个人基础版永久免费,另外一家在线文档“一起写”也紧随其后,取消了个人用户的收费,但石墨文档并没有参与到“价格战”中,而是保持了个人高级版的付费。按照吴冰的逻辑,中国消费者现在基本已经习惯为有型的产品付费,为服务付费的趋势是有的,只是可能相对的慢一点。


“工具类的产品不是靠钱和资源可以烧出来的,这个行业最核心的还是谁能做出好的产品,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据第一位。”那么,好的产品,何以评判?“差距在于细节,你用产品就知道了”,吴冰一直强调“感受”:10万和50万车的差距,只有开上路了才能感受到。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流畅性、交互性、稳定性的差距需要用户亲自去体验。


如今,BAT进入垂直领域竞争,对于创业公司都意味着危与机。危则是巨头的竞争可能加速行业的繁荣,也是不断促使创业公司快速奔跑的动力;机则是机会,意味着这个领域拐点快来了,需求被广泛认同。


对已经拥有1000万用户和12万企业客户的石墨文档来说,抓住腾讯文档目前还在打造C端用户,尚未大力发展企业用户的机会,在已有的优势上舍命狂奔,保持好节奏,才能拉开更多的差距。而未来,如果腾讯借助数据和社交产品生态,切入腾讯系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对石墨文档来说,可能不仅仅是功能上好用不好用的冲击了。

“不慌张”的融资


“投资我们这个领域要很有魄力的,比较能够看长线”,吴冰坦言,石墨文档的投资方在短期盈利上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更多看重的是产品本身,甚至有的资方,都没有看用户、月活这些数字,只是预判了石墨文档产品未来能达到的高度就进行了投资。


作为石墨文档Pre-A的投资方,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显得尤为淡然,“行业目前还是在快速发展中,处于质变的前夜阶段。随着经济下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产品反而会有更好的应用场景。国外的企业服务公司,往往经历5-7年爬坡,过了拐点才开始大体量赚钱。”


IDC发布的研究表明,2017年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的累计注册用户达到2.4亿人,累计企业用户达到1584.2万家。IDC还判断,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将从免费阶段全面进入收费深耕阶段。 


石墨文档融资时间表(数据来源:CVSou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