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唐宋自在鸟 2018-07-07

    此题目出自明末清初文坛名士钱谦益诗:“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诗中所讲的柳隐,即是同时期金陵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明末清初时人,幼时家贫卖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改名为柳隐,又因读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而更名柳如是,号河东君。柳如是诗书画皆佳,被誉为才艺据八艳之冠。为人生性正直,好穿带男子衣冠,常与明末清初东林名士应酬唱和,很多名士读其诗词都赞叹不已。国学大师陈寅恪对其评价极高,认为河东君具“民族独立之精神”,并为之“感泣不能自己。”在自己高龄眼盲时为其作《柳如是别传》(文言文)三卷。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为青楼女子作传,与其说是感动于柳如是的诗书画才艺,不如说是为其民族节气而折服。关于柳如是的详细内容网上多有介绍,不作赘叙。以下,我们围绕此诗做些必要补叙。

    崇祯十一年礼部侍郎钱谦益因贿赂上司一事受廷杖,罢官回常熟老家隐居。因名声官位不再,居家时很少有人来拜访,门庭显得冷清。一日忽有家丁禀报说有人求见,只见一着蓝缎儒衫,青巾束发,眉清目秀还带着些许妩媚气的儒生立于眼前作揖,钱谦益怎么也想不起似曾相识的这位青年儒生来。正当钱谦益沉吟时,那青年儒生吟诗道:“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牧斋闻诗激动不已,原来眼前这位青巾束发的儒生居然是多年前在杭州西湖一别的金陵名妓柳如是,尤其在自己人生低潮、门庭冷落时,居然还记得而且登门拜访,此举怎不让牧斋欣喜若狂?

    原来多年前,牧斋因贿赂上司罢官回常熟老家路径杭州,在友人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作客,不经意间见放在桌上的一首小诗:“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牧斋被诗中的清新韵味更是被诗人的纯情而感动。此诗是金陵名妓柳如是写的一首诗,诗中用唐崔护《人面桃花》典故,追忆她与东林名士陈子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岁月。巧合的是柳如是当时也正在杭州小住,她也是草衣道人家的常客。草衣道人见牧斋心有所念,遂建议明日约柳如是同游西湖。第二天三人同舟游湖。面对文坛泰斗,柳如是没有一点拘谨,与牧斋谈诗论景,谈笑风生,应答唱和,牧斋为柳如是博学、豪爽兼妩媚、清丽而动情,一扫罢官后的阴霾心情,诗心大发,应景作诗十六首,柳如是见牧斋时所吟的那首,即是其中一首和柳诗的嘉篇。

    言谈中,牧斋有意留柳如是居住下来,后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比自己小三十几岁的柳如是过门。钱谦益此举引来舆论的非议,但钱、柳不为俗世责难所动,钱还特意为柳如是盖了栋名为“我闻室”小楼,取佛经中开首语“如是我闻”句,暗合柳如是名,两人互相唱和应答恩爱有加,留下不少佳话。

    由此诗联想到柳如是的琴棋书画才情与她的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

    明末清初的秦淮河畔有流传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秦淮八艳故事,八艳之一的柳如是被冠以才艺居八艳之首,应该说不是浪得虚名。她生前著有诗集《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由她的密友汪汝谦为她刊印,《戊寅草》有明末清初名士陈子龙为其作序。她不仅在诗词上有造诣,书画也很有名气,被人们赞誉为“娴熟简约,清丽有致”;“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为更直观起见,我们摘录一些名人对她诗文及人品的评价: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赞誉柳如是说:“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为其豪侠的男士气魄而激动,曾提笔写下三首绝句,其中一首:“幅中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当时的很多名士读她的诗集,将她誉为女中状女:“摘来天上好居楼,词翰堪当女状头。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蕴籍更风流。”近代文史研究员刘梦溪在《以诗证史借传修史史蕴诗心》中评柳如是“河东君能够在人才荟萃的江南清丽之地得以立足,并为当时胜流所赏识、尊重和引为知己,自然不只是因为其聪灵美貌,慧心多艺,以及诗学造诣的深浅,同时还由于她的果敢有为,洞识大体,具有政治抱负······明了这一层,河东君当明南都倾覆后,三年不言不笑,与牧斋一起暗中从事复明活动,表明出悲壮的沈湘复楚之志,就不会感到突然了。”这里不仅赞誉河东君的才艺,更多的是为其人品节气而折服。在诸多赞誉中,数国学大师陈寅恪为其作《柳如是别传》(文言文)最为著名,他在《柳如是别传缘起》里为此作了说明:“虽然,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己者焉。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柳如是一生的所作所为堪当这些名家给她的评语。她虽身居青楼,但她不为声色金钱所动,在清军入关,民族危难之际奋起抗击,在送别陈子龙时,柳以“众草欣有在,高木何须因?”勉励陈不要阿曲媚世,自强自立,完成抚危报国大业。南明灭亡后,她三年不言不笑。郑成功、黄宗羲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庇护。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她在明亡后劝夫君钱谦溢与自己一起投湖自尽,而且自己先行投湖履志,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节气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相较与位高文才更著的钱谦益,“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的柳如是更彰显她令人肃然起敬的光鲜形象。此类可歌可泣的佳话很多,我们不一一类举。

    自古红颜多薄命,柳如是的一生也没有逃出这一魔咒。她一生曲折坎坷,死时才四十六岁。幼年家贫买与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14岁被崇祯内阁首辅周道登(理学家周敦颐后代)买给勾栏,后又强索为妾。在周家受众妾诬陷她与人通奸,差点处死,后被周老夫人阻止而逐出周家,卖与娼家。与钱谦益成亲后,本应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又逢清兵入关,明朝覆灭,目睹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丈夫钱谦益入仕清廷,官至礼部侍郎,照一般人来看,那是无限荣耀的好事,可柳如是背负着夫君失节的恶名,坚持不与钱谦益同去京城,在柳如是反复劝阻和舆论压力下,钱谦益不到半年辞官归家。后其门生黄毓琪写诗讽刺清廷,被牵连入狱。时值柳如是产后抱病,为救夫出狱,她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经多方打点才让清廷释放。最为让人唏嘘不已的是1664年钱谦益病故,时年柳如是46岁,钱家族孙钱曾和钱谦光聚族众向柳如是夺田600余亩,家童数十人,还索要银两数千,且要马上交清。此事离钱谦益死才俩月,失去夫君的依托,孤儿寡母,又加柳如是刚烈的个性,可伶柳如是抛下幼女,解下腰间的孝带,吮血立下遗嘱。一代名伶就此香消玉损,令后人唏嘘不已。

    冯梦龙《三刻拍案惊奇》中写杜十娘怒掷百宝箱,痴情女为情所害,被后人扼腕叹息,但那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柳如是的自尽是为当时社会伦理纲常所迫,是真切的历史记录。在这种无形强大的伦理纲常笼罩下,一如河东君毕其一生的聪明才智和傲骨,也还是逃脱不了香消玉殒的悲惨下场。难怪国学大师陈寅恪为其作传,为其正名。

    有关陈演恪为柳如是作传,引起后来学者的质疑,我在《陈演恪智者?愚者?》一文中有提及,其实陈演恪在双目失明历时十年为柳如是作传,哪里是蔡仲德所言“还存在趣味低下,甚至以亵为雅,以肉麻为趣的一面。”联系陈演恪在生命后期因他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而遭受的种种磨难与折磨,陈为妓作传实在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在柳如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一个铮铮铁骨的伟岸身影!

    死后,柳如是为践行她生前的志向:不践踩清朝土地,悬棺而葬于拂水山庄秋水阁中。后还被族人逐出钱家墓地。现墓在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墓旁有亭一座,楹联写有“浅水流深琴中听,远近青山画中看。”离柳如是墓地不出百步就是钱谦益与其父母合葬墓。可伶一代名妓空有琴棋书画才情一世,空怀一腔忧国忧民的强烈民族节气和追寻一生的人间纯情,身后仍被世俗所谓的纲常礼教,生生的将她与钱谦益分割开来。人如果有不死的灵魂,看着自己一生的忠骨英魂死后不能与心仪的丈夫合葬一墓,只能无依无靠的飘荡在荒郊野岭,怎不让人击节喟叹?

    以下上传柳如是的相关图片: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