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nmcd350 2018-07-07

湖南是见证了日军投降的胜利之地,也是饱经战乱、顽强不屈的烽火之地。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处于连接西南战略通道的湖南,阻挡了日寇整整7年,在湖南境内,先后发生过6次大会战和数千次敌后游击战争,成功挫败了日军迅速占领湖南、彻底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持久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距史料统计,在湖南境内的历次抗日作战中,中国军队官兵阵亡达30万人,消灭日军20多万人。不是因为湖南省比别的省厉害太多,而是因为全国抗战一盘棋的原因。以时间换取空间这个战略本身,就是在敌强我弱,敌小我大这样一个特殊态势下,战争初期要牺牲一部分国土来拉长敌人战线,增加敌人的消耗,而我军在不断的交战、后撤中收缩、积聚力量于一点,最后进行战略决战。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湖南绕洞庭湖周围都是鱼米之乡,几十万国军及家属夫役需要大量的粮秣供给,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湖南能够提供充分,从而使部队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否则一支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日军后来重兵取常德,除了想要切断入川通道,更为了破坏常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不仅如此,湖南的粮食还要调运四川大后方,由于全国大部沦陷,大批人口涌进重庆及西南地区,贫瘠的云贵川地区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海量的粮食需求,湖南是重要支援地区,并且在武汉会战失败后,湖南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日实际接触线 。国府退守重庆,为保卫大西南成立了湘北第九战区和鄂西第六战区,以70余万国军精锐与占领武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30万人马对阵,日军如溯江西上因地势险峻仰攻困难,攻陷湖北宜昌后再也西推不动了。于是突破湖南入川桂成为唯一的线路,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抗命不撤长沙,与日军拉锯战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的坚持和第六战区的牵制,是湖南得以顽强抗敌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由于不断后撤,中国所有的力量都积聚到了四川周边,我方力量不断汇集,战线、补给缩短,而日本却力量不断分散,战线、补给拉长,还有人民抵抗、游击战争带来的治安压力,让日军疲于奔命。彼消此长,日军越战越弱,我军却能越战越强。苏德战争其实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他们战争烈度更大,时间更短。并且国军在湖南抗战中前后伤亡损失达60万之众,如此大的缺额正因为有数十万三湘子弟的补充,才使各部队保持了战斗力,兵员素质和战斗意志全国第一。甚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有数百民团消灭日军撤退中的一个中队之战例,这在其它地区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比如薛岳指挥的第8和第74等主力军,正常情况下都可以顶住日军两个旅团或支队的进攻,在其它大量国军部队的环视下,日军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集中突破快进快出,兵力稍一分散即容易被各个击破,每一任11军司令官都为此苦恼,直到抗战末期增加了第20军情况才有所改观。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