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十期:太极拳之“节节贯串”

 文苑书店66 2018-07-07

作者/罗永平⊙编辑/张宏婉


导读欲要节节贯串,先要节节分家;欲要节节分家,先要梢节领劲;欲要梢节领劲,先要每动先走手;欲要每动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领劲。



太极拳之“节节贯串”

“节节贯串”是太极拳重要法则和要领之一。

太极拳“节节”的概念来源于陈长兴《十大要论》中的“三节说”

“三节上、中、下或根、中、也。

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

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节起中节随根节催而已。”

关于“三节” 含义及其重要性陈长兴讲得很明白不必赘言。按太极拳理要求太极拳的练习身上所有节点必须连接周身一家“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也就是“节节贯串”犹如珍珠串起一般。“节节贯串”是要求是效果。问题是节节如何贯串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手段贯串笔者冒昧揣摩试以说之。

“节节贯串” 的前提是“节节分家” 。

我们知道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是太极拳特点之一身肢放长主要说的是四肢和胸、腰、背部的肢体放长。但还有一重要部位的放长就是人体关节周围韧带的拉长。自然状态下关节腔周围的韧带通过太极拳锻炼拉长它分开它。这种韧带的拉长、分开使周身每个关节节点最大限度的分开即“节节分家”。通过太极拳长期拉长、分开的练习关节腔周

围的韧带拉长了分开了就会产生韧性和弹性随之带来肌肉的韧性和弹性久而久之在“节节分家”基础上你的节点自然柔润连接毫无滞障你的爆发力和整劲自然增强“节节贯串”的效果自然显现。

只有先将关节腔周围韧带拉长、分开才能做到今后的节节贯串。犹如列车各节车厢既是分开独立、又是连接贯串在车头的领下,整体地行进,如果我们只追求“节节贯串” 效果而不明了“节节分家”含义不体悟“节节分家”作用那是本末倒置是无法做到“节节贯串”的。因此先要做到“节节分家”才可达到“节节贯串” 。

“节节分家”的前提是“稍节领劲”

要做到“节节分家”非从“节领劲”做起不可。

关于“节领劲”太极拳家多有重视。根据陈长兴“三节说”手为梢节在陈氏太极拳的练习中每一拳势都得节领劲才可带引其他节点随之而动才可带动各关节韧带、肌肉的拉长、分开从而产生弹性和韧性。但就笔者观之目前社会上许多太极拳练习者不明节领劲大多以腰领劲或以肩领劲以致行拳时架肩、耸肩或腰胯扭动推手技击中死顶蛮揪即使占有优势或将人放倒也是拙劲蛮力少有引进落空的从容潇洒舍己从人的淡定自如。其实凡太极拳技击者都想引进落空、舍己从人无奈大多太极拳者不明“节领劲”自然无法做到和达到从容潇洒、淡定自如的水平。

节领劲”的前提是“以手领肘” 。

要做到“稍节领劲”非从“以手领肘”做起不可。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讲解第一势金刚捣礁”时说“打拳以鼻为中界……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上体手如何运动下体亦随之。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皆随此为一气贯通”。这里“以肘领臂”的“臂”与陈长兴的“膊为根节”的“膊” 指的都是“肩” 。你看“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与陈长兴“节起中节随根节催”如出一辙。这就告诫我们。练习太极拳节领劲时务必以手领肘以肘领肩。这是太极拳重要法则

可是目前许多太极拳者往往教条地、片面地理解“其根在脚发乎于腿主宰于腰行乎于手” 的拳论强调腰腿作用对“行乎于手”少有提及甚至提出太极拳“不动手”是区别太极拳与太极操标准之一的论调笔者不敢苟同。

简而言之推手推手推的是手交手交手交的也是手不论推手、交手都是以手的接触开始。因为是人体最灵敏、最敏感的部位推手、交手时不可能先以臂、肩、腰去接触吧。因此节领劲”当然是以节的手领劲。

“以手领肘”这就要求我们在行拳时手为领劲也就是每一动手先运行前一动作结束下一动作始做时手先运走这叫每动先走手

“以手领肘”的前提是“小(大)指领劲” 。

要做到“以手领肘”非从“小指领劲”做起不可。

按陈长兴“三节说”以掌言之手指为手掌为中节手腕为根节。那么“以手领肘” 时则是手指要领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手指的顺、逆缠丝。小指领劲是顺缠,大指领劲是逆缠。这一点也无需赘言,但,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掌型的对否关系到手指领劲的正确与效果。目前陈氏太极拳者掌型为“瓦楞掌”但大多是“拇指与小指有相合之意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仰。四指均轻轻合拢不可用力掌心要虚”的掌型1)

图1 正面 瓦楞掌


这样的说法与掌型有待商榷。

笔者根据有关拳技资料并合技击实践以为“瓦楞掌”掌型拟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适度分开手指中节微屈指尖都要与拇指微微相合掌心虚拢中空手指指尖皆不可后仰2、图3、图4)

图2 正面 瓦楞掌

图3 侧面 瓦楞掌(塌腕)


4 侧面 瓦楞掌(松腕)


第二小指或大指领劲时一定要依次而行也就是手指一个一个依次递行不可整个手指同时顺缠或逆缠也不可以食指的翻转为顺、逆缠丝的判断或准绳5、图6)

图5 小指领劲 顺缠


图6 大指领劲 逆缠


就以上二点笔者不论是行拳走架还是技击搏斗运用这样的掌型更有利于节领劲; 更有利于顺、逆缠丝劲的功效;更有利于节节分家、节节贯串;更有利于拳势的正确;更有利于技击技术的发挥;更贴近太极拳拳理。

于此,笔者以为,欲要节节贯串,先要节节分家;欲要节节分家,先要梢节领劲;欲要梢节领劲,先要每动先走手;欲要每动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领劲。

笔者称之为“领劲一走,浑身都有”!


[本文摘自《中华武术》2012年第12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中华武术》2012年第12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