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本房证见证改革四十年生活的变迁

  点点滴滴 2018-07-07


 

 

改革开放40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保存了四个不同时期的房证,反映了我家住房三个方面的变化房子由小变大、居住条件由一般到功能齐全、住房单位分配转变货币化四个房产证见证了改革40年家庭生活的变迁

第一个房证是1975年由房产局发的公有房产使用证。70年代是吃、穿、烧等用品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那时人们结婚要想解决住房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因此,房子也是公有的,实行统一分配。1975年结婚时,由于我老公公是居委会居民代表,业余时间年帮房产部门义务收房费,房产局分配了8.5平米的北面单间“旱楼”,虽然屋子小了一点,只能放一张双人床和一个三屉桌。由于没有暖气和煤气,无论一年四季都要放个站炉子,在有限的空间架起了“大炮筒”。还要存放木柴煤坯。每当楼下邻居生火做饭烟气从地板串房间,就是这样的居住环境我也很知足了,七十年代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是很幸运。我们在西塔地区居住了8年,因为它必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间小屋。

第二个房证是1983年由单位发的自有住宅使用证。我爱人1979年由国企单位调到了市经委工作。1983年我们交了原住的8.5平米单间后,单位分给了二水二气的32.98平方米的套间房,地点在电视塔对面。房证上记载房租费5.08元;使用人情况登记是3口人产权变为单位所有,但反映的仍然是公有制,由国有企业市电线厂管理。房子由8.5平方米变成了32.98平方米两水、两气也进了屋,生活上没有了点火生炉子烟熏火燎的烦恼,房间自备厕所,再也不用到大院内排队上厕所了,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知足。告别旧房,搬进新居。我在上小学那个年代就非常羡慕、向往、甚至崇拜住楼房的同学家。我终于梦想成真了,

第三个房证1990年单位发的自有住宅使用证。1990年我爱人在市计经委工作。将原住旧房交单位后,分给了万柳塘公园北面三室一厅90平米新楼房。房证上记载房租费28.51元;使用人情况登记三代5口人,产权仍然是单位所有,由市建设投资公司管理。现在不仅房子面积增加了,居住条件又有了改善,卫生间里装上了大浴缸当时环境较差,四周杂草丛生,全是土路,没有路灯,特别是交通、购物和小孩上学也很不方便。由于地方偏僻,女同志和小孩子的出行还得由男同志接送。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之所以下决心定居此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提供绿色环境,是人居的首选,我再一次感到知足了。

第四个房屋1997年由市政府发的私有产权证。1997年我爱人在市经贸委工作。交了原来住的万柳塘公园90平米后老房在院内又分了116平米新建的三室一厅房子,又进一步改善了居住条件,并同时进行了房改,自己买下了全部产权,房证由单位公有产权证变成私有产权证。在我居住的万柳塘小区和万柳塘公园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经是一个服务功能全,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文化交通购物方便的社区。社区种满了四季植被,春景、夏荫、秋果、冬雪编织绿色的奇迹,我已经离不开绿色的环境。

    从四个房证真实反映了我们家住房面积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和千千万万的沈阳人一样,在住房问题上有着酸甜苦辣的真实故事,从四个房证的变化真实反映了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变化,住房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由小变大,居住环境由污染变为绿色,那大小不一四个年代的房证,使我思绪万千,我久久地停留在记忆里。作为沈阳人,我为沈阳这几年的发展感到高兴,为自己能够从中受益感到幸福。我要把四个房证永远记入我们的家庭档案中,成为改革四十年生活变迁的见证物

    改革后的今天,人们不在为住问题发愁回味过去,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化的房屋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人民的居住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要求已成了住房的首选条件。生态城市建设已是每个城市建设的第一主题,绿色已是人民生活居住的第一需要。

下面是我家家庭档案保存的四个房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