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军:小米目前是一种依托于品牌的商业模式

 besunnyaR 2018-07-07

在商学院的课程体系里面,品牌通常是在市场营销学中予以系统讨论的议题,在经济类学科中没有过多涉及。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品牌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的眼里,更多地属于营销工具、营销方法的范畴,最多把它上升到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的高度。

然而,在很多投资家看来,品牌是公司的一类重要壁垒,巴菲特把它叫做护城河。在他们的投资框架里面,企业有没有护城河,有多宽多深的护城河,是非常关键的投资决策因素。

既然投资家们如此看重品牌,如果品牌仅仅是一种营销方法或者一项无形资产,那么就很难理解它如何能深刻地影响投资决策。品牌一定可以有一些不同角度的理解。为此,我想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品牌对于企业的价值和意义,并在这个视角下,探讨小米的商业模式。

假设一个没有品牌,只有产品的公司。当公司的产品从推出到占领市场,到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为公司持续获取收入。这一过程中,公司付出了生产、营销等各方面成本的先期投入,终于完成了“资本的惊险一跃”。然而公司是否赚钱,创造价值,仍要看收入是否能超过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要想保证收入超过成本,最有效的办法是掌握定价权,没有定价权的产品,只能随行就市,接受市场所给予的价格,这样定价的产品,不一定能保证收入超过成本。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接受者最多能赚取市场平均收益,无法创造资本的超额回报。而定价权取决于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才可能有定价权。然而,即使这个公司的产品确实有竞争优势,能够掌握定价权,并创造了超额回报,仍然难以避免的是:任何一个产品,或长或短,总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一旦进入衰退期并退出市场,企业要么随着产品结束而结束,要么推出新的产品,重复一遍以上过程,再次演绎“惊险”的一跃。

有了品牌的公司,在后面的阶段则有所不同,再次一跃的这个过程可以变得不那么惊险。在有品牌的公司,品牌可以将上一个产品所给予客户的体验和传递的价值予以抽象,通过概念的形式存储在客户的心智当中。当下一个新产品推出的时候,只要提及品牌,就可以唤醒客户心中对于该品牌所累积的体验和感觉,以较短的时间获得较高的市场接受度,从而降低了新产品营销成本,提高了新产品的推广速度,帮助新产品更顺利地完成“惊险的一跳”,最终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品牌是一种可以平滑连续产品生命周期波动,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持续创造资本超额收益的企业价值稳定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投资家非常看重企业的品牌,因为品牌和很多其他类型的所谓“护城河”一样,都可以起到保护资本超额收益的作用。

恰逢小米公司正在港股首次公开发行,其估值定价成了资本市场颇有争议的话题。据说小米团队在路演中提出,小米的商业模式等于苹果加腾讯,因此其估值应按照苹果的利润乘以腾讯的倍数。我姑且也来谈谈小米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小米目前所实现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一种依托于品牌的商业模式,更具体一些,是聚焦于3C类产品的品牌商业模式。类比一下无印良品,可以更清晰地看清这一模式。和无印良品一样,小米成功地以一种简洁风的产品美学设计结合相对低价,物美价廉的价值定位,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利基品牌。区别仅在于无印良品是聚焦于日常用品,而小米则是3C产品。

很多公司有强大的品牌,然而他们并不是依托品牌的商业模式,比如可口可乐。而小米和无印良品则将品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建立了依托于品牌的商业模式。在小米和无印良品的模式中,产品可以不是公司自己开发和生产,可以是所谓生态合作伙伴来开发生产,只要产品设计上保持一致的风格,价值定位上与品牌一致,就可以放在公司品牌下销售。所以我们看到,小米投资了很多生态公司,合作生产小米品牌的各种3C产品。小米为这些合作伙伴提供的价值主要是品牌价值,包括品牌所内涵的客户、渠道。小米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小米可以嫁接各种产品,无论其是自己还是合作伙伴所生产。而生态合作伙伴则为小米提供了新的供应链资源,增加了品牌与客户的接触点,从而提高了品牌的客户粘性。

小米的生态投资战略恰恰是其品牌平台模式的有力证据。小米生态合作伙伴都是产品类的公司,没有强大的品牌,因而企业价值有较高的产品风险折价。而他们的产品一旦嫁接到小米的品牌平台,即可降低产品风险,享受到了小米品牌的风险溢价。这个溢价,就为小米投资或收购这些产品公司提供了报价空间,双方都可以获得交易的双赢。

当然,小米可以认为,与无印良品不同,因为其聚焦于3C产品,而3C产品的信息属性,为公司带来了软件服务的机会。这一点苹果已经做到了,苹果的软件服务类收入已经在整体营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小米的软件服务类收入占比似乎还缺乏一点说服力。而在硬件产品方面,小米与苹果也不一样。苹果是高毛利、高价值的产品定位,而小米目前还是性价比领先的定位。至于腾讯,我暂时还看不出来小米在哪一方面有太多的类似性。

综上所述,小米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是一种利基品牌平台的模式,无印良品与其可比性更高,而不是苹果加腾讯。当然,不能排除小米未来向着苹果加腾讯的模式演进,只是投资人在当前的报价中,还是更多参考无印良品更加有依据,而苹果加腾讯的想象空间可以给予一定的折价后,加以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