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如此(历史小说——续4)

 雪岸飞鸿 2018-07-07



​原来如此(历史小说——续4)

(五)

 

魏国大军的前锋呼叫着冲到西城门前不足一百米处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先前,攻下街亭的魏军,斗志正旺,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擒拿诸葛亮,以抢得首功,扬名天下。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眼前的情景。他们惊呆之后,便是不知所措,便是步兵停步,骑兵勒马,站在原地看着眼前放下的吊桥,洞开的城门,不紧不慢洒扫看着街道的百姓以及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合兵在西城城墙下的两路魏国大军,由于前军人马的骤然停下,来不及止步,纷纷闯到前面军士的身上,马撞到前马的屁股上。军士的怒骂声,马的嘶叫声和兵器的碰撞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

“肃静!肃静!肃静!”魏军先锋司马昭骑在马上,手一挥,大吼几声,打马来到军前。听到先锋官的怒吼声,魏军一下子安静下来,一齐等待着先锋官的将令。司马昭命令前军原地站立,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走动。他接着带领十几个骑兵向西城城门靠近。他要详细查看军情。他直到离护城河五十米远处他才停下。护城河上吊桥放下,城门大开姑且不说,近城门街道上的二十余名百姓像平日间一样在那里清扫街道。城楼上的诸葛亮凭栏端坐弹琴,两个小童分立在诸葛亮的两侧。悠扬的琴声声声入耳。

“妈的!诸葛亮搞的什么鬼啊?”司马昭骂了一声。骂了以后又自言自语地说:“这那里是两军对垒的战场啊?简直就是茶馆、酒肆、歌舞坊。这那里是我军前来擒拿诸葛亮?倒像是诸葛亮请我来听他弹琴似的。”

司马昭再次看了看西城城墙和护城河。两年前司马昭为实地察看地形来过西城。那时的西城,城墙东倒西歪,还有好几个豁口留在那里。护城河亦有多淤塞。如今的护城河和城墙面目一新。好一座坚固的城池!如果收起吊桥,紧闭城门,大魏的十五万大军要攻下城池亦大费周折,非一日可下。司马昭想,若我为诸葛亮,定会下令,关闭城门,拼死防守,以待援军。

司马昭越看越觉得奇怪。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诸葛亮再诡诈也不会有如此诡诈之法。司马昭生在将军之家,自幼熟读兵书,一本《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司马昭为司马懿次子。其父司马懿出身士族,先前曾为曹操手下的一个书记官,熟知谋略,善于权变。后升任太子中庶子,深得大魏皇帝——曹仁的喜欢。魏明帝太和元年,也就是去年,他升任为骠骑大将军。司马昭自幼跟随其父南征东讨,也熟知用兵之道。如今他年已十九,但少年老成,为众将所信服。司马昭看到如此情景,知道自己作为先锋,且主帅就在中军,不可擅自决断,贸然攻城。司马昭要回到军中请示他的父亲——也就是三军主帅司马懿前来,听候主帅将令。正当司马昭准备回马时城楼上的琴声又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琴声轻快活泼,似曾相识。司马昭仔细一听:哎呀!诸葛亮弹奏的竟是诗经之首《周南》中的《关睢》一曲。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要是在平时,这琴声怎能不叫一个正当妙龄的青年男子不怦然心动呢?琴声在告诉人们:一对男女青年嬉笑着来到河滩,眼看着成双成对的水鸟在河边上跳跃,耳听着水鸟欢快的鸣叫,嬉笑打闹起来。女孩在前面奔跑,边跑边回头笑着说你能追上我吗?男孩拼命地在后面追,一边追赶一边说,追不到你算我没有本事。直到女孩跑不动了,男孩终于赶上女孩,一把抓住了女孩,女孩趁势栽倒在男孩的怀中。男孩搂着女孩说,聪明漂亮的女孩啊!我终于追到你了。现在没有话说了吧?我真的爱你,我夜夜梦见和你在一起。我要对你起誓,永远的爱你,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赶快答应我,做我的新娘吧!我一定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迎娶你……

这琴声差一点叫司马昭感动了,差一点叫司马昭忘记了自己的魏军先锋身份。司马昭从缠绵的琴声中缓过神来,就想到这是诸葛亮在讽刺挖苦他,笑他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只配谈情说爱,打情骂俏,哪里配得上披挂上阵,更谈不上领军打仗。以司马昭的性格和脾气,如果不是父亲就中军,如果面对不是曾叫曹操赤壁大败叫周瑜气绝而亡的诸葛亮,他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的,他无论如何也要率领人马杀入城中,杀它一个片甲不留!不行啊!司马昭想起了韩信。韩信如果不能忍得胯下之辱,哪能等来时机,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授予三军主帅的大印呢?相比胯下之辱,而今的一曲《关睢》算得了什么?司马昭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诸葛亮啊诸葛亮,你的激将之法骗得了别人还能骗得了我司马昭吗?你在城中埋伏精兵,在城外安排伏击,引我上钩,我怎会不知?”

司马昭待要回马,城楼上传来的琴声变了。司马昭要再听听。原来由周南中的《关睢》变为《邶风》中的《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好狠毒的诸葛亮啊!”司马昭想,诸葛亮真的把我和我的哥哥当作小孩,要我赶快回到父母身旁,以免父母忧心挂念。再一想,诸葛亮真不愧是诸葛亮,怎么连我要去请父亲前来的心思都猜透了呢?管他呢,眼下还是报告父亲要紧。

司马昭又想到孙子关于“用兵之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名言,如今以魏军和蜀军的兵力相比较,可以包围可以进攻。要进攻,他司马昭的把握的确不大,要包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于是司马昭立即回到队伍之中,一面派人去中军,请父亲前来,一面将两路人马分成四路,以四个城门为中心,离城门及护城河一百米实施包围。并且下令围而不攻,若有违背军令的,当即斩首。

听到将令,前军人马迅速分开,排成阵势,全副武装,一人挨着一人,一队接着一队,围了一层又一层,后来的军士接着围了上去,把一个小小的西城包围得铁桶一般。就是变作一只麻雀也难飞出西城,就是变作一只老鼠也无地可以钻出西城。

城楼上的诸葛亮依旧端坐在城楼上弹琴。四处城门里洒扫街道的百姓依旧在大街上清扫垃圾,仿佛近在眼前的魏国十五万大军与他们无关似的。

司马懿骑着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来到军前。司马懿的那匹黑色高头大马,是羌军的越吉元帅送给他的。当时司马懿的侍从接过缰绳,牵着那马离开的时候,那匹马却跳了起来,几次想挣脱缰绳而去。司马懿平生最爱烈马,一见此情,几大步跨到马前,从侍从手中接过缰绳,纵身跳到马背之上,双腿一夹,紧勒缰绳,欲放马而去。那匹马长嘶一声,扬起前蹄,停了一刻,然后向前狂奔,快似疾风闪电,转瞬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司马懿骑着那马回到原地,跳下马来,随即将缰绳交给侍从。那匹黑色的高头大马这次回到侍从手中已是服服帖帖的了。在场的三军将领和羌军越吉元帅齐声称赞司马懿的神威。司马懿随同中军行进之时,忽见军队放慢了行速,感到万分奇怪。司马懿想就是前军到达西城城下不敢贸然攻城也该分兵围城,军队的前进速度理应加快才是。怎么反而变慢了呢?难道是遇到了蜀军阻击或遇到其它什么意外?司马懿不相信蜀军会有多大的阻击之力,更不想相信会出现其它的什么意外。不是吗?蜀军失守街亭之后,十五万魏军矛头所向,势如破竹,无人敢挡。蜀将王平、魏延虽小有阻挡,也是一战则退,不堪一击。正在冥思苦索之时,司马昭派的人到了。司马懿接过急报一看,全然不信。司马懿还是笑了笑,于是下令止住了正在行进的三军,飞马来到前军。不用多看,呈现在司马懿眼前的情景与司马昭的报告一丝不差。司马懿为眼前的情景感到困惑,站在阵前不言不语,苦思其中的原由。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从诸葛亮离开隆中,投到刘备帐下,到赤壁大战;从刘备率军攻打吴国,到诸葛亮巧布八阵图,吓退吴国军马;从诸葛亮平定南蛮,到这次率军北伐攻魏,只要诸葛亮在军中,总能奇计百出,不是取得重大胜利就是全身而退。过去魏蜀两国大军进行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司马懿虽没有作为主帅直接与诸葛亮对阵,但司马懿一直跟着曹操,后又跟着曹丕,或亲身经历过,或目睹过,或听人说过,或多方了解过。司马懿对诸葛亮一生谨慎特点的了解更为详尽。直到这次战斗,司马懿作为主帅直接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直接了解了诸葛亮老谋深算和谨慎入微的特点。前些时从截获诸葛亮给孟达的信函中司马懿了解到孟达被擒不仅不是诸葛亮的过错,而且均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再则要说诸葛亮对街亭失守有什么过错的话,那仅仅是诸葛亮的用人之错。而今面对十五万魏国大军诸葛亮不是弃城而走,而是大开城门端坐弹琴以对。难道诸葛亮又在耍什么手段,有什么以为我司懿必不能识破的高招?

司马懿想到这里对司马昭说:“走,到城下近距离看看再说。”

看到父亲司懿的到来,司马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平稳了许多。听到父亲发话,司马昭又为父亲的安危担心了,说:“父亲,不,骠骑大将军,那样太危险了。”

司马懿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领兵打仗,首要的是弄清敌情。今日诸葛亮对我摆出空城,端坐弹琴,倘不惧危险。我有十五万大军,只要我军不进入城中,保险无事。”

司马懿说罢,跃马扬鞭,向西城城门方向前行。司马昭立即叫来五十余名骑兵紧紧地护卫司马懿,又再次下令其余将士原地待命,不准向前走动半步。司马昭吩咐完后,驱马赶上了司马懿。

离西城护城河吊桥八十米了。

离吊桥五十米了。

离吊桥四十米了。

离吊桥三十米了……

“父亲,不能再近了。”司马昭担心此时要是从城中杀出一队人马,要回马也来不及了。司马昭更担心,暗伏在城楼上的蜀军的暗箭,那样就防不胜防了。

“再近点!”司马懿说。直到离吊桥二十米处司马懿才停下。哦!诸葛亮就在眼前的城楼上。诸葛亮那身披的鹤氅,头戴的纶巾,上下翻飞着弹琴的十指,都看的清清楚楚。悠扬的琴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

司马懿问:“听清了吗,诸葛亮所弹何曲?”

司马昭说:“始弹《关睢》,再弹《二子乘舟》。此后直到现在他究竟奏的什么曲子就不知道了。”

“诸葛亮是在蔑视你哩!他先以《关睢》考验你的胆量。看你敢不敢放马进城。看到激将不成,才以《二子乘舟》示意,要你向我禀报。”

“我才不会上诸葛亮的当哩!当然第一次碰到如此阵势,我不能不向父亲禀报!就是先锋换了他人,我相信他也不敢擅自作主。”

两人说到这里,城楼上一支不知名的曲子奏完。只见诸葛亮扬起两只手,在空中稍稍停留了一下后迅速落下,琴声随之而起,旋律突变。这突变的琴声似疾风吹过,乌云翻滚,万马奔腾,大气磅礴。

“父亲,这是什么曲子?”司马昭被突如其来的雄壮有力的琴声弄胡涂了。

“听听再说,别讲话。”

司马懿想,诸葛亮面对我的十五万大军,不是整顿戈矛,拼死一搏,却大开城门,端坐弹琴,不是企图掩饰他暗藏的杀机还能是什么呢。听琴声却是杀机毕露。俗话说,锣鼓听声。真的得认真听听,看看诸葛亮到底怀的是什么鬼胎。

好啊!原来诸葛亮弹奏的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创作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四海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司马懿知道,《大风歌》是刘邦讨伐英布,回师长安,途经沛县时创作的。那一次刘邦在沛县县城举行盛大的宴会,宴请乡友和父老兄弟。宴会中,刘邦击筑,一百二十名儿童伴唱、起舞。《大风歌》气势雄伟,动人心弦,抒发一个开国皇帝在群雄蜂起,风云变幻的历史形势下叱咤风云,安定天下,建立大业,荣归故里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刘邦期望更多的猛士捍卫大汉江山使之千秋永固的博大胸怀。诸葛亮改击筑为弹琴自然又是一番风味。筑音以雄浑厚重见长,琴声以悠扬清脆为优。但诸葛亮那力挽狂澜的十指还是借助《大风歌》把他继承先帝遗愿匡复汉室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能不知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的道理吗?”司马懿在心中自言自语地说:“想你诸葛亮此次北伐自夺天水、下安定、占据南安以后,不过数月,孟达被杀,尽失三城;街亭失守,再无险可据。十五万魏军压境,危机四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司马懿若为诸葛亮,设身处地,也该早早撤离西城,回到汉中,那来闲情逸致,稳坐城楼,弹琴以对呢?哪有心思弹奏什么《大风歌》,说什么“威加四海”?再说,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你诸葛亮难道不知大汉气数已尽?何必为那艘“沉舟”、那棵“病树”绞尽脑汁,枉费心机呢?诸葛亮呀,诸葛亮!你十万人马而来,街亭一战,损失马谡二万余人,加上溃不成军的王平、魏延、高翔的二万余人马,就是五万,占了蜀国北伐大军的一半。还有五万人马,除去原来镇守天水各地不下二万余人马外,手中可用之兵最多也只有二万余人。身边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只有赵云、邓芝、关兴、张苞、姜维、马岱数人。大军撤退少不了断后军马,真正留在你身边的只不过二、三将领而已,军马也过万人。而且,西城住户只有两千,人口不到一万,也容不下再多的军马。一定说要有什么杀机的话,一定是在城中以及城外的山中设下伏兵,待我进攻时来个内外夹击。我司懿是那么容易被你吓倒的吗?我分一半人马攻城,一半人马掩护,一座小小的西城算得了什么,能不指日可下吗?况且成都离此地距离太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要调度援军尚需时日,待援军到时,我军早已攻下西城多日了。”

“好!诸葛亮,让你的西城见鬼去吧!”

司马懿说罢,拍掌大笑。司马懿要回到军中下令攻城。

“老是重复那句‘安得猛士兮归故乡’,看来诸葛亮已黔驴技穷,该到了我们动手的时候了。”司马昭见父亲大笑着叫好,以为父亲看破了诸葛亮的计谋的破绽,自然高兴。当父亲作了一个回马的手势时司马昭想这下好了,生擒诸葛亮就在眼前了。诸葛亮如果被擒拿,蜀国也就指日可待了。

听到司马这么一说,司马懿忽然停止了笑声,又低头沉思起来。

司马昭没有想到他那句话叫就要回马的父亲司马懿留在原地不走了。父亲不走,司马昭只能在站在一旁。突然,司马昭听到城楼上的琴声又换了新曲,

“父亲,这又是什么曲子哟?怎么从来没有听到过?”司马昭听了再听,还是听不出名堂,忍不住说出了上面的话。当他看到父亲先前才舒展了一会的眉头又紧锁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司马懿没有回答司马昭的问话。司马懿还在精神专注地倾听、思索。

听着听着,司马懿听出门道出来了。虽然没有听说前人和今人作过此曲,更谈不上词的内容,司马懿早已听出琴声的含义,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庄子在<山木>中说:“睹一蝉,忽得美荫面而亡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利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刘向<说宛。正谏>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枝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屈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啜螳螂,而不知弹弓在其下也。此三者,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听琴声,始为蝉,次为螳螂,复为黄雀,皆高歌胜利之时,突遭变故,转发悲声,如怨如悔,如诉如泣,叫人既痛恨又怜悯。

司马懿听罢,觉得什么也清楚明白了。司马懿不知道何人把这个寓言故事,谱成了曲子供人弹奏传唱。曲子谱得如此凄凉婉转,其中还多有讥讽戏谑之意。谱曲的人纵然不是诸葛亮本人,也应该是诸葛亮身边的人。司马懿把司马昭和他自己听到过的四首曲子联系起来。四首曲子啊,猛一听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细细一想,却是前后相连,丝丝入扣。尤其是最后的<黄雀怨>真有画龙点睛之妙。就连那首<大风歌>也是在提醒我司马懿。刘邦由市井无赖起家到建立大汉王朝,身边该有多少为他出生入死的忠臣良将,那里会缺少镇守四方的猛士?而一旦夺得江山,刘邦竟发出了如此感叹。刘邦是如何对待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忠臣良将,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细想下去了,就是提起这件事,不能不叫不久前曾平白无辜被削职回乡的司马懿不寒而栗。司马懿心中暗暗地佩服:诸葛亮呀诸葛亮!我司马懿到今天才真正从心底里佩服你了。环顾当今天下,有几人能叫我司马懿佩服的?你诸葛亮是值得我佩服的第一人。司马懿突然想起周瑜临终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对我司马懿而言,既生懿,何能无亮!幸亏刚才犹豫了一下,不然就铸成了大错!

司马懿不待听完,调转马头,沿原路返回。司马昭一头雾水,紧紧地跟在司马懿的身后。

到了魏军大军之中,司马昭问:“父亲,既然已经看清了诸葛亮计谋的破绽,就下令进击吧!只要父亲下令,我保证立即杀入城中生擒诸葛亮。”

司马懿狠狠地瞪了司马昭一眼说:“小子,你还嫩!”

司马懿说罢下令:“全面撤军。撤军途中如遇阻击。不要恋战,不必在乎辎重粮草!”

一声令下,十五万魏军就地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后军改为前军,前军变作后军,收敛锋芒,偃旗息鼓,急速地抄小路退却而去。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