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缠论中背驰的含义 背驰判断是缠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最复杂的技术。背驰的含义如下:
如何比较c和b的走势力度呢?缠中说禅博客里没有讲解背驰判断的精确技术,只给出了两种近似的判断技术,一种是用MACD,另一种是用均线系统。当然,这两种技术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适用场景不同。 MACD这里就不讲解了,禅的博客里有详细实例。 二、利用均线系统辅助背驰判断的原理 这里重点讲解一下用均线系统辅助判断背驰,其原理如下: 设置两条均线,一条长期(比如20日),一条短期(比如10日)。一段股票走势中,中枢形成时,两条均线必然会互相交叉,只要比较中枢前后两段同向次级别走势b、c的长短期均线合围面积,便可以很直观地判断趋势是否发生了背驰。面积越大,说明趋势力度越大;面积越小,说明趋势力度越小。见下图: 三、编制公式指标计算均线合围面积 比较两段走势的均线合围面积,用肉眼判断可能比较困难。下面编制一个附图指标,直观地显示均线合围面积,便于背驰判断。步骤如下: 打开通达信,新建一个附图指标公式,名为“缠论背驰”,输入以下代码: A1:=MA(C,N1);{短期均线} A2:=MA(C,N2);{长期均线} A3:=100*(A1-A2)/A2;{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距离} B1:=CROSS(A1,A2);{金叉} B2:=CROSS(A2,A1);{死叉} C1:=BARSLAST(B1);{上一金叉到当前的周期数} D1:=BARSLAST(B2);{上一死叉到当前的周期数} E1:=MIN(C1,D1);{最近的均线交叉到当前的周期数} 均线面积:SUM(A3,E1+1),COLORSTICK;{用彩色柱状线显示均线交叉后长短期均线合围面积} 辅助线:SUM(A3,E1+1); 如下图: 公式中设置2个参数N1和N2,用来设置长短期均线。默认为10日和20日。 四、效果验证 以399001深圳成指为例,首先进入日K线图,将主图均线设置为10日和20日,以便于比对观察。 然后按ALT+2将指标窗口个数改为2个。 在附图窗口内,将附图指标改为刚刚编制的“缠论背驰”。 效果如下: 上图是深成指2006到2008年间的日K线图,附图指标中的红(绿)柱最高(低)点就是10日线、20日线的均线合围面积。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B、C和1、2、3出现了顶背驰,D、E和4、5出现了底背驰。 再看一张: 上图是截至今日(2018年7月7日)深成指走势图,绿柱线好长啊,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背驰? 五、其他补充说明 公式中只是以10日、20日均线为例,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何调节要自行摸索。这个公式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晒在这儿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启发读者们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有什么不妥之处,欢迎大家留言,共同切磋。 如果感觉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看完后别忘了顺手转发、点赞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