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里,司马懿、荀彧、郭嘉三者谁比较厉害?

 博采精取 2018-07-07

让我用史实来回答你三者之才。


“惊世鬼才”郭奉孝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为东汉末年群雄袁绍麾下,后成为曹操麾下重要谋士,任司空府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谥号贞侯。


郭奉孝是一个战略眼光很足的谋士,早年是袁绍麾下,要知道当时的袁绍是中原最大的诸侯,有多少谋士挤破头都想效忠,但是郭嘉以一句“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就果断离开了袁绍

直到后来遇到了曹操。两者都发出了感慨。曹操与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后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能令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而郭嘉出门后,亦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为司空府军师祭酒。


唐玄宗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


现在很多读者会通过官职的比较了比较荀彧和郭嘉的上下。的确荀彧是尚书令。官职远胜于郭嘉。但是要清楚一点,荀彧的尚书令是汉朝的官,收天子表。而郭奉孝的军事祭酒,是司空府下的职位。换句话而言,郭嘉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汉室的人。像这样的例子,比如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汉朝没有在东吴册封大都督,是孙权册封的,换句话而言。就是周瑜是孙家的人,而不是汉室的臣

曹魏的“吉祥物”


'计控刘备”刘备早期被吕布击败,丢失徐州,程昱主张杀之而后快,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固守城池,曹军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必败吕布,建议用水计强攻,果然攻克吕布。不久,刘备借口攻打袁术而离开曹操的势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当时刘备已走,而且果然夺了下邳,对抗曹操,曹操大叹不应放走刘备,便决定与袁绍开战前,先东征刘备,众将领都担心袁绍会南下,但曹操不认同,郭嘉亦认为先东征较为务实。最后曹军遂大破刘备,解决了东边的问题。


接下来计算孙策的死期,十胜十败论,就不一一细说了。

负责曹操早期军事生涯的一共有3人,郭嘉,荀攸,程昱。荀彧是主管内政,很少去到前线,荀攸为曹操“谋主”,而郭嘉为何那么得到曹操的信任?主要有三、


一:“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郭嘉善用奇谋,行事不拘小节。总是在曹操犹豫进退两难的时候,帮曹操作出决策,而郭嘉抉择从未出过错。这在三国里面很少见。


二:郭嘉汇眼识主,郭嘉早期是侍奉过袁绍,面对袁绍的位高权重丝毫无感,反而是对当时并不强大的曹操敬重有加。曹操同样认可郭嘉的能力,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三:战略远见可怕,对他人的心理与性格都能推测清楚,如刘表、刘备、孙策、袁绍、袁谭、袁尚等都被其推测过,极其准确,又能精确地表达事情,曹操也大赞“只有郭奉孝能明白我的心思。”

郭嘉在生时,曹操可谓征吕布,破袁术,灭袁绍。统一北方,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


郭嘉死后:曹操赤壁惨败,汉中之战惨败,樊城战役差点被打到迁都。


郭嘉的能力,后世人或许会不认可,但是他活着的那几年给他主子带来的功业,是整个三国时期无谋士可以媲美、



“佐王之才”荀文若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孙卿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其叔父荀爽领袖士人,97日做到三公高位。荀彧“少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曾经赞其为“王佐之才”。189年,举为孝廉,守宫令,再迁亢父令(音“刚甫”),弃官不就。董卓乱政,荀彧认为颍川为四战之地若兵祸兴起首当其冲,劝乡人转走它地以避祸乱,众人留恋故土,不愿搬走。荀彧独自将宗族大小迁往冀州投靠韩馥,后来颍川果然受到兵祸之苦。

东汉末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貌合神离,互相侵夺。荀彧到达冀州时,渤海太守袁绍已袭取韩馥之位。袁绍奉荀彧为上宾。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191年投奔东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过望盛赞其为:“吾之子房(张良)也。”遂任为奋武司马,时年廿九。一年后再为镇东司马。

荀彧和郭嘉不一样,郭嘉是死心塌地的忠于曹操,而荀彧则是与曹操的早期有个共同志向,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匡扶汉室。荀彧后期都因为志向不同而与曹操决裂。荀彧是除了是曹魏的家臣外,更是汉臣。荀彧于曹操更像一个合作伙伴。


荀彧的作用最重要是替曹操稳定后方,曹操挟天子的时候,各方势力或多或少都和献帝有暗地里的联系。曹操为啥可以名正言顺地征讨四方?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上。某种程度上,曹操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是得到正统的支持。

196年8月,荀彧时34,提出迎汉献帝到许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多次出谋画策,也举荐了荀攸、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谋士,建立起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成为曹操集团中首席谋士。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2千户,还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进爵“魏公”,但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表示反对。曹操虽然口头答应不作魏公,但心头不忿,亦因此曹操对荀彧不悦。不久之后,曹操军至濡须,正好曹操南征孙权,派荀彧到谯犒军,任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忧郁而死(一说服毒自杀),终年49岁。

曹操送空食盒的情节纯粹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丝毫根据都没。哪怕两人再不和,曹操都不会杀害他,毕竟荀彧是追随了曹操近30载的谋士。



“忍世奇才”司马懿

司马懿家族数代为官,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当时正是东汉末年乱世,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南阳太守杨俊曾见过少年司马懿,他说司马懿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而得以无事。


司马懿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南安兴冶铁,穿成国渠,筑临晋坡使雍凉足食,并有余力供给关中不足。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穿广槽渠。

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军事屯田制,而曹操采纳后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经有屯田制)。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所以,事实上军屯的推广在曹丕时期。曹魏军屯其主要基地设置在和孙吴、蜀汉对立的地带(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长安、槐里、陈仓等地),而这里基地的开创都经过司马懿的督工:


曹操时魏国就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正始四年(243),司马懿又‘在于积谷,乃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因欲广田积谷,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地’(《晋书·食货志》),使得‘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很多人对于司马懿的理解,还是停留在,面对蜀国坚守不出,龟缩。在朝堂内勾心斗角,卑鄙小人的形象。


历史上的司马懿被《三国演义》黑得可怕,罗贯中老爷子是历史第一诸葛吹和各种黑。他把同期的所有历史人物黑了一遍,来吹诸葛亮



在司马懿的屯田制内政管理下,魏国粮食得储备飞涨。国力恢复得极为迅速。在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邓艾、王基、州泰等人,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征战四方: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只配备诸葛亮打得龟缩??怕是个傻子吧?


锋芒初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任丞相军司马,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派任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七月,关羽攻荆襄,围魏将曹仁,水淹于禁七军;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刘。


樊城战役,关羽一战震华夏,蜀国大将关云长,以荆州为本部,引5万大军讨伐曹操,攻占樊城,败魏大将于禁,斩先锋庞德,围堵大将曹仁。


一时之间,魏国朝堂为之震荡,曹操萌生迁都洛阳的想法。蒋济、司马懿等人当时劝阻:“于禁是被洪水所淹,不是战败失守,所以国家大计并没受损,现在迁都既示弱于敌,又使人心不安;刘备、孙权外亲内疏,现在关羽得意,孙权必定更不高兴,把这事告之孙权,坐山观虎斗,则樊城之围自解;


此乃驱虎吞了之计


率兵驱吴国:

青龙七年(226年),曹丕逝世。孙权得知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撤兵而走。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新城战役,斩孟达:


司马懿的军事才略还表现在孟达叛魏事件上。孟达原为蜀汉降将,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县)。曹丕死后,孟达欲叛魏归蜀。司马懿侦知消息后,一方面写信麻痹孟达,一方面遣军进讨,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孟达给诸葛亮信中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当司马懿提前二十余日赶来时,完全打乱了他的叛乱计划。司马懿前后总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斩杀孟达。


统兵抵蜀: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手就在于这几次正面交锋。当然历史也不会像军事联盟那样子,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小迷弟。毕竟在面对诸葛亮之前,司马懿已经经历了数场大战的洗礼,而诸葛亮也经历了数场大败的磨砺;对于诸葛亮这个在北伐之前丝毫没有统兵经验的初哥,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两者对战的目的不同。


诸葛亮:打出祁山,进攻魏国内部,获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资源。


司马懿:抵御蜀国进攻。



由此可知:司马懿要做的只是抵御蜀国的进攻,而不是灭掉蜀国。由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4万大军攻打陈仓郝昭的2000兵马,可知。诸葛亮是个不善于攻城战的军师。


司马懿抵达西部战线就明确一点:防守,让蜀国进攻。反正他们4万兵都打不下陈仓。何必折腾,出去打肉搏战?没脑子吧?


诸葛亮:逼他们出来打,不能攻城,我4万军都拿不下陈仓,不能战攻城了。逼他们野战,骂他们羞辱他们,在名誉上诋毁他们。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谋略上来说,司马懿已经抢占先机了。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诸葛迷喷我,说什么“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武庙十哲”等等。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因为司马懿害怕自己中计了,是诸葛亮用死讯来骗司马出来野战。所以谨慎退步。


“武庙十哲”,我不多与评价,毕竟唐肃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只记得史官陈寿曾经这样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肯定了诸葛亮的内政,而否定他的军事能力。


再说,你建个庙就能洗白白。袁崇焕还替魏忠贤建过生词。明末年间还有很多人替魏忠贤立庙呢


平定辽东


这一战,应该是司马懿一生中难度最大的一战。


青龙五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对抗朝廷


东辽公孙家,世代经验,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地处偏远,有藩国之势,若不讨伐,便成一国。


魏明帝曹叡遣59岁的司马懿率军4万,前往征讨,六月进至辽水。

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围堑,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迎战敌援军,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首,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一月有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守军粮食将尽,军心动摇,杨祚等先降。



正史上三者能力各有所厂;郭奉孝虽然奇谋百出,但是没当过统帅,进限于军事。


荀彧在政治上的建树远超于军事上的建树,但是在军事上荀彧的战略眼光也异常独到,可惜终为汉臣。后期与曹公貌合神离


司马懿:无论在内政上面或者军事上面都有不凡的建树,能力越大野心就越大,无论他有心还是无意。当他灭掉曹爽时,已经注定了曹氏式微。唯一厚道是司马懿位极人臣,却终不称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