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经典古建筑中,常说的“殿堂造”有几个特点?普通人怎么识别它?

 杰夫Rose 2018-07-07

古建筑知识科普:什么样才算是“殿堂造”?

我看过300多个古建筑,这个问题有发言权。

坦白说,到底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殿堂造”?事实上,这个概念古建学界也从来没搞清楚过。为什么呢?因为资料跟实物并不相符,甚至是前后矛盾,混乱不堪。到今天为止,学术界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到底这个线应该划在什么特色上,大家都有点盲人摸象。

依照当今最流行的观点,一座古建筑被评为“殿堂造”,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用材较大,起码是一至五等材,普遍大于厅堂造建筑。

第二:有天花板吊顶,梁架的上层是草栿,也就是简单做法,但我们看不到。

第三:外檐柱和内檐柱一样高,但现存的很多殿堂古建筑却是里面多高于外面。

第四:多用在宫殿建筑、庙坛建筑上,等级比较高

第五:梁架使用抬梁式结构,这在北方基本也是常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