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乱自上作”——皇逼民反,不得不反

 amlcaroline 2018-07-08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金圣叹评《水浒》时这样说:

“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真可谓一针见血,一矢中的!

以《水浒》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论,表面上是晁盖、方腊英雄好汉在造反,是“乱自下作”实质上,则是高俅、蔡京、童贯之类的贪官及宋徽宗为首的当权者“乱自上作”的必然结果。

逼民反,不得不反。

以晁盖、吴用、阮氏三雄为例:如果没有梁中书为其巨贪老丈人蔡京搜刮价值高达十万贯的民脂民膏作为寿礼,何来“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还会投奔梁山吗?

同样,林冲也不会被逼上梁山。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的林冲,职衔和待遇本不低,他是不会轻易走上造反之路的。但自“林娘子”被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盯上之后,他的厄运就接连降临了。

本来,以林冲的武功,对付十个“高衙内”也不在话下,但为何一个也对付不了呢?“高衙内”的干爹当朝太尉高俅从中作梗、助纣为虐。作为朝廷重臣的高俅(其职位相当于三军统帅)对于干儿子的丑行,不仅不及时制止,反而与其狼狈为奸、暗设陷阱,帮助其达到罪恶的目的。所以,林冲完全是被高俅、“高衙内”之流逼上梁山的。

和林冲一样,梁山好汉谁又不是如此呢?



有叛徒宋江来路不同,他表面上是被哥儿们义气所累。作为一个县衙的押司(约相当于当今的科级秘书),职位虽不高,油水却不少。他不仅有大把大把的银子“高消费”,而且还不时捐赠银子“做好事”,换取人缘,“及时雨”之名由此而来。同时,他还明里暗里“包二奶”。可以说,他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笑面虎式的角色。如果不是“私通梁山”的事泄露,他依然是一个两面三刀几乎人人称赞的“模范公务员”,怎会轻易造反呢?

由此可见,《水浒》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正是“乱自上作”的典型,赵佶在捣乱,四大奸臣在捣乱,宋江之类小吏们也在捣乱

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李逵、阮氏兄弟到下层官吏宋江;从中高级军官林冲、呼延灼到统治者内部的柴进、河北大地主卢俊义、将门后裔杨志;从一代名妓李师师到常走暗道去李师师床上办公的“风流天子”宋徽宗;从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差拨之类的地痞恶棍到高俅、蔡京、童贯那样的巨贪,整个社会的变乱,各色人物角色的崩溃,无一不是当权者贪欲膨胀所致。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乱自下作”的根源正是“乱自上作”。当权者疯狂的贪欲才是真正的乱源,老百姓从来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