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成员约定了分家协议书需要公证吗?怎样才有法律效应?

 慈悲诚意 2018-07-08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分家是什么意思,分家在国内是常见的,现在很多家里都不只有有一个儿女,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会把自己的财产分家给子女,让他们自己出去生活的,有的兄弟会对分手的内容觉得不公平,父母就会要求重新分割的,那么,分家协议是否需要公证的了才不会随意再去修改的?怎么样书写才具有法律效应的?

家庭成员约定了分家协议书需要公证吗?怎样才有法律效应?

一、分家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在现实生活中,儿女成家后,为了避免家庭矛盾,父母会跟儿女“分家”。分家便需要签订分家协议书。协议书归根到底是一种民事合同,不需要公证,公证只是能加强其法律效力。

二、公证效力

①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即在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会更强的。

②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对于双方的约束力也会比较强,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判,这样也更能保障的借出去的款不会打水漂的。

③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只有公证证明才可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

当事人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一般是父母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分家析产协议只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就自全体协议人签字时起效。

公证不是民事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分家协议可公证也可不公证的;只是经过公证后的协议,将来有纠纷到法院时,法院一般会直接采纳为证据,不用再质证,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公证错误。父母也不可对协议随意更改的。

三、怎么样书写才具有法律效应的?

农村分家协议一般来说是有法律效力的,民法自治,各方达成一致一般有效,但也要看具体情况,有效需要内容不违法,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才有法律效力。

协议也是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2条却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