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101首长”的东北岁月(19)

 梦想童年594 2018-07-08

 

       四、四平街的故事

 

       2、房东刘翠萍

 

       3月6曰,彭某真率东北局机关从沈阳转移到了梅河口,据说,彭在梅河口召开了10次局会,史称梅河口会议。

 

       钟伟马仁兴等人率部打四平的时候,101首长在抚顺遥控指挥,同时会见了“酒窝将军”万毅,将1师等部队交给他,今其在抚顺西北的肥牛屯、镰刀湾打了两场阻击战斗,击溃杜部52军25师,歼敌2000余人。

 

       战斗间隙,101去梅河口参加了会议。他的“忍等狠”及放弃大中城市、交通干线而向农村发展的方针,与彭某真的方针大相径庭。于是乎,参加了两次会,谈了自已的观点,就以战事为由告假离会了。

 

       离开了梅河口,101首长于4月4曰到了四平附近的梨树镇,找了一个四合院,带着一班子人住了进去。

 

        刘翠萍是101首长在梨树时的房东。后来,她向记者讲述了了101首长这段时间的经历:

 

       101首长第一次到我家来的情形我记得十分深刻清楚。那一天上午九点多的时候,闾长(相当于后来的居委会主任)带来很多当兵的来到我家。告诉我‘首长’来了。

 

       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穿一身灰巴突的军装,腰里系着皮带。他精瘦干炼,但很精神,特别是他浓重的眉毛下的那双眼睛,显得特别精神。

 

       他后面跟着一位挎着膀蹄(盒子枪的俗称,因它的枪套外型酷似膀蹄而得名)的小战士,那战士手里还提了两个果匣子(木制糕点盒)。那战士把果匣子交给我。101首长说:‘现在正在打仗,没啥子东西好买,两盒点心略表谢意喽!’我说,‘首长太客气了。谢谢首长!’然后,101首长就到房中看了看,他十分满意。后来他就坐在门坎子上和我唠嗑。

 

       这时战士们放下了背包,有的在打扫院子,有的给附近的的老百姓家去挑水。

 

       我发现我家的门前有好几个战士在站岗,连房上都有人在放哨,心想这个首长的官儿可能不小,好奇心使我冒昧地问了一句‘首长贵性啊?’问过后我很后悔,怕犯了忌讳,使自己尴尬。不料他很快地回答‘我叫101。’

 

       天啊,他就是101!101就住在我家里!我当时一定像个傻丫头!幸亏101并没注意到我的傻样子,他又接着说,‘我先来,过几天家属和孩子还要来,麻烦你的事情一定很多喽!’

 

       过了可能是八天吧,叶静宜带着三岁的豆豆,怀抱着老虎来了。叶静宜有时很忙,我就帮她带孩子。

 

       101平时话语不多,但我感觉他并不冷漠。他白天在家的时间不多,后来才知道,除了这里以外,在十字街附近,也就是现在的一商店后身儿,他还有一个指挥部;在赵棚铺(现刻字社址)还有一个作战处。指挥部那里,有日本人建的地下室,可以作为防空洞用。他白天奔走于这些地方,三天两头儿还要驱车去四平街前线指挥作战。

 

       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总是风尘仆仆,显得很疲惫。就是回到家里来,他仍然不放心前线的情况,就在我家的房上,搭建了一个‘了望塔’。所谓‘了望塔’,是由碗口粗的圆木搭建的,有四五米高,外观上很像农家晾玉米的玉米楼子。这样可以迷惑敌机,免遭轰炸。因为当时梨树只有一座二层以上的小楼,所以这里视野开阔。晚上站到了望塔上,借助望远镜,可以观察前线炮火的火光,可以用来了解和判断前线的形势。

 

       关于他的生活习惯,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样。

 

       第一,他确实很爱吃炒黄豆,他的兜里总装着炒过的豆子,闲时就慢慢地嚼吃。后来人们都说他吃豆成瘾,我疑心并非如此,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爱吃黄豆啊?’他却说,‘不吃黄豆吃啥子哟,有花生米可吃,我就不吃黄豆了嘛!’也许,当时是战争年月,条件不好,因为东北只有黄豆到处都是,就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他爱吃鸡,而且只爱吃比老鸹大一点儿的嫩鸡。他住在我家时,炊事员总是给他做鸡吃,两三天就吃一只。却很少吃肉。

 

        第三,他爱看地图,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坐在地图前,看着地图沉思,他回来后,下面的人必须及时把地图给他挂好(在我家时,不是总把地图挂在墙上的),不然,他就发火,我曾见过因地图挂得不及时,他生气地骂了那个战士。

 

       我和101一家相处很融洽。在叶静宜忙的时候,我常带豆豆玩儿,抱老虎哄他睡觉。

 

       有一次我和叶静宜一起领豆豆在院子里玩,豆豆的鞋子掉了,我拿起来一看,发现她的小鞋的底子已经快磨露了,我就跟叶静宜说‘孩子的鞋底儿,磨得只剩一层布儿了,已经不能穿了。

 

       叶静宜开玩笑说‘坏了也不要紧啊,听说她姑姑的鞋做得可好呢!’

 

       叶静宜说的姑姑就是指我,他们来了之后,叶静宜就让孩子管我叫‘姑姑’。

 

       她说者无心,我听者有意。是的,我是会做鞋,而且做得非常好。那时候,在梨树这样的小城镇,没有鞋店,更没有卖小孩鞋的。因为,家家都是自己打袼褙做鞋,因而,做鞋是未嫁闺女的必修课。甚至,不会做鞋的姑娘找婆家都费劲。我36岁未出嫁,没事就做鞋。在附近姑娘媳妇中,我做的鞋,是数一数二的。

 

       听叶静宜这么说,第二天我就开始打袼褙,给豆豆做鞋。我给她做的鞋是反绱的小虎头鞋。这种鞋,是软帮儿鞋,鞋脸儿上做成小老虎头的样子,穿在脚上很舒服。然后,我又给101做了一双千层底、挽云子鞋面的夹鞋。

 

       鞋很快就做完了,101的鞋穿了很称脚,他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豆豆更是高兴得直蹦高儿。我本想还给叶静宜做一双,但还没等做完,他们就离开这里撤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