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日寒月暖 2018-07-08

日前,一种名叫“水宝宝”的幼儿玩具悄然流行。水宝宝又叫作水精灵,它是胶丸大小的彩色小珠子,放在水里浸泡后,就能很快地变成大珠子,甚至还能生出小“珠子”,如此“神奇”的东西吸引了不少小儿童,所以很多小学生会养“水宝宝”,为课余生活添加乐趣。目前,许多社区小超市都在售卖这种“水宝宝”,某宝网站上这类玩具的销量也很惊人。但几乎都没有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

“水宝宝”伤儿童事件频发

近日,江苏淮安一名3岁男童呕吐腹泻六天未进食,就诊后医生发现孩子体内有肿块,质地也比较硬,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已经形成了肠梗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经紧急截肠手术后,医生竟从孩子肠内取出两个直径约5厘米的“水宝宝”玩具。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无独有偶,儿童误吞“水宝宝”的新闻有很多: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据悉,所谓的“水宝宝”玩具大多呈颗粒状,质地较软,大小不一,小的如同米粒大小,大的直径能达1厘米,还有的呈花朵、动物等造型。将“水宝宝”其浸入水中1小时后,明显膨胀,变成原来的3—4倍。

这些“水宝宝”为何会遇水膨胀?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据专家介绍,这种“水宝宝”其实是一种吸水性树脂,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遇水就会膨胀,而且吸水性特别强,放到水中后会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达到原体积的几百倍到几千倍,主要应用在一些工程堵漏、防渗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吸水性树脂成分中包含丙烯腈或丙烯酸酯等化学物质,而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其中丙烯腈更是一种高毒性物质。市场上销售的“水宝宝”颜色各异,则可能包含另外一些工业色素。医生提醒,暑假到了,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有些玩具虽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却充满潜在危险。一旦对孩子造成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儿童玩具三大隐患

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是不安全的玩具,这个“天使”就会转眼变成伤害孩子的恶魔。目前儿童玩具主要存在六大问题,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需要多留几个心眼。

隐患一:零件太小,易被误食

“容易卡住幼儿的气管、食管异物有石头、果冻、果核等,对孩子伤害更大的是玩具上的零件如纽扣电池、玩具的钥匙等。”北京某医生说起从医这些年来从幼儿的咽喉部取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异物,他多次强调,玩具异物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像纽扣电池,误服之后除了损伤食道粘膜外,还有可能泄漏物质腐蚀食道,造成食道的破裂穿孔,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专家建议:给孩子购买玩具时,零部件越少越大越好,包括毛绒玩具的眼睛等等,都要尽量选择尺寸大过孩子口腔的,这样才能防止孩子误服造成伤害。一旦发现孩子有可能误服玩具零件时,最好的办法是立刻把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让医生来检查。

隐患二:绳子太长,易致勒伤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绳拖玩具能让幼儿感受到控制的乐趣,但是拖绳,却常常会意外伤害到孩子。

专家建议:《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规定,36个月及以下儿童使用的拖拉玩具上的带有附件的绳索长度不得超过220毫米,父母在购买时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定。另外,在选购玩具时,最好是用手横向捋捋绳子,要选择光滑没有毛刺的,以防止绳子扎伤孩子。另外,如果给孩子选购了拖拉玩具,最好让孩子在空旷的场所中玩耍,以防卡绳子摔伤孩子。

如果孩子被勒住脖子,不要急急忙忙去徒手解,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有可能反而加深勒的力道。合适的办法是小心的用剪子剪开绳子,注意尽量别伤到孩子。

隐患三:形状太怪,易卡咽喉

所有的玩具意外伤害中,卡到咽喉是最危险的,致死率较高。

多个小朋友被紧急送医,就因这种玩具!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被异物卡到咽喉时,可以一边往医院奔,一边在途中进行急救。把孩子面朝下放在家长的腿上,用掌心上搓的方式拍打孩子背部,挤压上腹部,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注意不能手掌直上直下的拍打孩子,那样会伤到孩子骨骼和内脏。

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看清楚安全标识,不要给孩子买超龄玩具。不要在路边、集贸市场给孩子买三无玩具。不要给孩子挑选颜色过分鲜艳的玩具,因为这种颜色鲜艳往往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铅,容易造成孩子慢性铅中毒。


  •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头条号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因此,对文中陈述、观点断定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正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给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