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堡

 俊琰 2018-07-08

  在德国以及相邻国家,有许多叫做'堡'(burg)的地方,例如我们这次旅行走过的纽伦堡、维尔茨堡、罗腾堡、海德堡、斯特拉斯堡、卢森堡,等等。其实,许多叫'堡'的市镇,往往都会有一个老城堡,就像一家人家客厅里供着的一张老祖宗坐过的古董椅子,当初那都是一方领主或者宗教领袖的常住地还兼着军事要塞,现今的地域多是打那开始发展起来的。所以走过路过,自然是免不了要去试着坐一坐、摸一摸,哪怕有些无奈是经过战争、劫后重建的新古董,也同样承载着过往的历史烟云。

位于纽伦堡北侧小山丘上的纽伦堡城堡,又称皇帝城堡或恺撒城堡(Kaiserburg),据称每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曾在此地居住过。该城堡始建于11世纪,到16世纪中扩充至今天的规模。原物曾于二战期间被毁,战争结束后进行了重建。

顺着呈大斜坡的道路爬上城堡,在上面可以俯瞰全城的风景。到达的那天有老师带着许多学生前去参观,孩子们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就像在3D卫星地图上找到了自己家的那般欢乐。

毕竟是重建的项目,所以建筑的一砖一石保存相对完好,棱角也比较齐全。

印象比较深刻的倒是其中上上下下的道路,包括通往城堡的斜坡两侧的建筑群,无一不提示着当年的领主在马仗随从簇拥下登城的威风以及随处可以俯瞰领地的得意。

当然,还有那新'古董'上经过数十年养就的植被'包浆',也很夺人眼球,以致那天巧遇了一对新人包下厅堂在此完婚。

位于维尔茨堡的玛丽恩城堡和位于海德堡的海德堡城堡,都面河建于高处,当年脚下重要的交通命脉都在其把控制之中。在这方面,德语的burg除了读音与汉语相近之外,好像还是不如英语的castle来得直白,'卡''守',功能含义一听就明了!

玛利恩城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要塞,脚下的老美因桥在1886年之前,是维尔茨堡唯一的一座横跨美因河的桥梁,将古城东西两岸连接起来,所以这座古堡当年的地位是不容撼动的。1631年瑞典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征服该地区后,这座城堡被重新改建为巴洛克式堡垒。如今,它是一个开放的公园和博物馆。


城堡上方一个平台上种植着一些花草,但比起栏杆外满山坡的葡萄园以及美因河沿岸成片的城池,这块被硬物包围的小花圃似乎多余,倒是石构件上长的苔藓更具历史的沧桑感。

海德堡城堡是一座用内卡河砂岩筑成的红褐色古堡,位于高出内卡河海拔200米高的王座山上,要借助牵引缆车才得以到达。城堡始建于13世纪,历时400年才完工,形成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三种风格的奇妙混合,为德国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内部结构复杂,包括防御工事、居室和宫殿等。17世纪时城堡曾两度被法国人摧毁,城堡主人选帝侯家族迁居,被遗弃的城堡后来有一部分得以修复重建,至19世纪末主体建筑才恢复原貌并能使用。


也许是砂岩耐气候性差,建筑容易损毁的缘故,进得古堡,总体感觉是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了无生机。

只有跨进一个制酒的作坊,爬上有两人多高的酒桶上面的操作平台,才能想象当年贵族把酒当歌、放浪形骸的生活,并且猜想,海德堡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地和精神圣地,也许并不是自歌德的一句'我把心遗失在了海德堡'开始。

再有那一口在古藤陪伴下据说是当年取水用的深井,也在默默讲述着先人的智慧。

位于瑞士境内施皮茨小镇的施皮茨古堡以及蒙特勒以南的西庸城堡,是典型的临湖而建的古堡,没有前面那两座城堡雄踞的姿态,却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施皮茨古堡坐落在图恩湖的西南岸,始建于1200年。其外观质朴典雅,住家的感觉尤为突出。路边种植的葡萄就像是其小小的院子的一部分,似乎当年摇一下铃现摘的葡萄立马就能够送上餐桌。在上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远眺图恩湖上的美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非常惬意。

西庸城堡在蒙特勒南面圣伯纳德山口通往意大利古道的咽喉部位贴水而建,整个基础就建在日内瓦湖畔的岩石上,远观给人以漂浮在水面的奇异感觉,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在民间素有'欧洲10大古堡'之称。

西庸城堡占地紧凑,当年的防御工事设置繁复,处处可见。城堡朝外的开口多呈楔形,内大外小,防御、采光两不误,更有从湖面反射上来的波光粼粼,令人驻足流连。

要说漂亮,这次所造访过的城堡中俊秀莫过于位于德国菲森小镇附近的新天鹅堡。因为被选做迪斯尼童话城堡的原型,所以世人都道那是处在仙境里极具浪漫色彩的地方。

新天鹅堡周身洁白,虽也占了一个小山头,但整体就是一座宫殿,与不远处的高天鹅堡对望。

要不是入内不准照相,每个窗口都会是游人的一个极好的取景框。

高天鹅堡及周边美景

然而,当年设计和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城堡里的英俊主人,却有着一个sad story,最后未得善终。

少小登基、迷恋艺术而不谙政事的他屡遭挫折,只能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天鹅骑士,把自己禁锢在理想的城堡里,生活在布满四壁的故事情节中,幻想着有一天能解除身上的魔咒。

连他最珍爱的白天鹅塑像,虽优雅却也带着几分忧郁。

相比较之下,西庸城堡倒是真正具备监狱功能的,当年那里最多曾监禁了200名左右的囚犯。

1532年日内瓦圣维克多修道院院长博尼瓦因主张日内瓦独立,也曾被铁链锁在石柱上达四年之久,看到窗口的波光,甚至以为自己被囚禁在水面之下,直到1536年3月29日瑞士人攻占古堡后才获释。

1816年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来西庸城堡参观时,因为听闻这段悲惨的历史,而在石柱留下他的签名,并且写下著名的《西庸的囚徒》,城堡也从此而名扬天下。所谓世事难料,莫过于此啊!

后记:在新天鹅堡的部分借用了旅友曹榆先生的几张照片,编辑过程中的错误得到杨汛女士的指点,特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