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各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

 君子养源 2018-07-08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黄河上游。简称甘,省会兰州市。因省境大部在陇山以西,唐曾设陇右道,又简称陇。春秋属秦与西戎。秦置陇西、北地二郡,西部属月氏。汉为凉州。唐置陇右道,兼属关内、山南二道。宋初属陕西路,后分置秦凤路,兼属永兴军路,部分属西夏。元属陕西行省,后分置甘肃行省,以甘州(治今张掖)与肃州(治今酒泉)二州首字得名。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置甘肃省。

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兰州市】

西汉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兰州。《郡县释名》:“州南五里有皋兰山,州之望山也,高峻浑厚,左右蜿蜒,如张两掖;东西环拱州城,延袤二十五里,隋置州,取此为名。”隋义宁二年(618年)改县为五泉县,唐天宝后废入吐蕃,北宋元丰中收复,崇宁中置兰泉县,金省县入兰州,清置皋兰县,为兰州府治。1941年析设兰州市,1949年为地级市。

【城关区】1955年合一、二区为城关区。以地处旧城关得名。

【七里河区】1955年改第四区为七里河区。以境内七里河得名。

【西固区】明弘治年间建西古城,清称西固城。1955年改第五区为西固区。

【安宁区】1955年改第七区为安宁区。以明弘治年间所建安宁堡得名。

【红古区】1960年析永登区置红古区。以境内红古城得名。

【永登县】前凉置永登县,唐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置平番县。1928年改永登县。因处河西干旱区,取“永远丰登”之意命名。

【皋兰县】明置兰县,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皋兰县。以皋兰山得名。

【榆中县】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4年)置榆中县,北周废。金置金州,明改金县,1912年改金城县,1919年复改榆中县。据《太平寰宇记》:“因大、小榆谷为名。”

【嘉峪关市】

1965年析酒泉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置嘉峪关市。以嘉峪关得名,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关于嘉峪山麓。1971年升地级市。

【金昌市】

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置永昌县。1981年析设金昌市。以金川峡、永昌县各取一字而得名,境内稀有金属资源丰富。

【金川区】1962年设金川镇,1984年改区。以金川河流经境内得名。

【永昌县】西汉置番和县,唐中叶后废入吐蕃。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永昌路。《读史方舆纪要》:“以永昌王宫殿所在而名。”明为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县。

【白银市】

明洪武年间曾设采矿机构“白银厂”,以盛产白银得名。1958年析靖远、皋兰二县置白银市,1963年撤,1985年复设地级市。

【白银区】1985年设白银市,并设白银区。以明洪武年间所设白银场得名。

【平川区】1985年设平川区。以辖境中部为宽阔的旱平川得名。

【靖远县】明置靖虏卫,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靖远县。取义“边地安定”。

【会宁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会州会宁县。《元和郡县志》:“后周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罄资犒军。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唐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宋明道元年(1032年)地属西夏,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元至正七年并县入州,十二年(1352年)因陇中地震诏改为会宁州,取义“会州安宁”。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会宁县。

【景泰县】1913年析皋兰县置红水县,1933年改景泰县。以景泰川得名。

【天水市】

春秋秦置邽县,西汉改上邽县,又置天水郡。《读史方舆纪要》:“《秦州记》:‘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西晋为天水郡治,唐置天水县,为秦州治。北宋为成纪县,明入秦州。1913年改天水县。1950年析设市,1985年撤天水地区升地级市。

【秦州区】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分陇右置秦州,以此地为秦国祖先封地得名。1985年由原县级天水市析置秦城区,2004年改秦州区。

【麦积区】1985年由原县级天水市析置北道区,2004年改麦积区。以麦积山石窟得名。因山崛起一峰,如农家积麦之状,故名麦积山。

【清水县】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清水县。《郡县释名》:“以清水在县境也。清水导源陇山,迳清池谷,又迳清水县故城西南合东亭川,谓之清水。”东汉废,晋复置。

【秦安县】西汉置成纪县,金正隆二年(1157年)置秦安县。取义“秦州安定”。

【甘谷县】秦武公置冀县,隋大业初置冀城县,唐武德初改伏羌县,广德后没于吐蕃。金置甘谷县,以宋甘谷城得名。元废,1928年复置。

【武山县】北宋元祐中置宁远寨,崇宁三年(1104年)升宁远县。1914年因与湖南宁远县同名改武山县。以境内武城山得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筑漳川城于此,后讹为“张川”。1953年析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置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

【武威市】

故匈奴休屠王地,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兵出河西,置武威郡以示武功军威,治姑臧县。唐中叶后废入吐蕃。元为西凉州,明为凉州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武威县,为武威府治。1913年废府为县,1985年改设武威市。2001年撤武威地区升地级市。

【凉州区】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13州,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2001年改原县级武威市为凉州区。

【民勤县】明置镇番卫,清改镇番县。1928年改民勤县。因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因名县为民勤,取人民勤劳之义。

【古浪县】明置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县。以古浪河得名。

【天祝藏族自治县】清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1950年析永登县建天祝自治区,1953年改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今县。取天堂寺与祝贡寺首字得名。

【张掖市】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读史方舆纪要》:“取张国臂掖之意”。北魏地属凉州,西魏改甘州,后周复改张掖郡,唐永泰后废入吐蕃,清复置张掖县,为甘州治。1958年设张掖市,1961年复改县,1985年复设市,2002年撤张掖地区升地级市。

【甘州区】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置甘州。《读史方舆纪要》:“取州东甘浚山为名。”“山绵亘甚远,……中有泉,味甘冽,州以是名。一名绀峻山。”2002年设地级张掖市,原县级张掖市改为甘州区。

【民乐县】西汉置氐池县,北魏废。1913年由张掖县析置东乐县,以在古乐州之东得名。1933年改民乐县。取“民众安乐”之义。

【临泽县】西汉置昭武县,西晋避景帝司马昭讳改临泽县。《读史方舆纪要》:“以临居延泽为名。”1913年改抚彝县,1928年复改临泽县。

【高台县】西汉置表是县,东汉改表氏县,北周废县入张掖县。明景泰七年(1456年)置高台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高台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曰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

【山丹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删丹县。以焉支山(又名删丹山)得名,后讹为山丹山。北魏改山丹县,元升州,明改卫,清复置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隋、唐、五代属张掖郡及肃州、甘州。1954年析酒泉、高台、张掖等县置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以在古肃州之南得名。

【平凉市】

西汉为泾阳县地,东汉废,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析置平凉县。以苻秦灭前凉得名。唐末废,五代唐复置,自金至清为平凉府治。1913年废府改县,1950年析设平凉市。1958年平凉县并入,1964年撤市复县,1983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平凉地区升地级市。

【崆峒区】2002年设地级平凉市,原县级平凉市改崆峒区。以崆峒山得名。

【泾川县】西汉置安定县,唐至德元年(756年)讳安禄山之“安”改保定县。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泾川县,以泾河得名。明省县入泾州,1913年改泾县,1914年因与安徽泾县同名复改泾川县。

【灵台县】西汉置鹑斛县,东汉改鹑觚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台县。以古灵台得名。据《舆地广记》,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置灵台。

【崇信县】唐贞元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置崇信军,北宋建隆四年(963年)置祟信县。县沿军名。

【华亭县】隋大业元年(605年)置华亭县。《元和郡县志》:“以在华亭川口,故名。”唐武周垂拱初改亭川县,中宗神龙初复改华亭县。

【庄浪县】元初置庄浪路,后改庄浪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为庄浪县。因庄浪河得名。清并入隆德县,1913年复设。

【静宁县】汉置河阳县,隋废,宋置陇干县,元入静宁州。《读史方舆纪要》:“县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故以静宁为名。”1913年改静宁县。

【酒泉市】

西汉置禄福县,为酒泉郡治。西晋改福禄县,隋改酒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刘昫曰:‘城下有金泉,其味如酒,因以为名。’”或谓西汉败匈奴,武帝赐酒,将军霍去病以功在全军,遂倾酒金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因此得名。唐中叶后入吐蕃,元置肃州路,明改肃州卫,清改肃州。1913年改酒泉县,1958年设酒泉市,1964年改县,1985年复设市,2002年撤酒泉地区升地级市。

【肃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酒泉郡。隋仁寿二年(602年)改肃州。以《汉书》“肃振国威,以通西域”得名。义宁元年(618年)置酒泉县。1958年设酒泉市,2002年改原县级酒泉市为肃州区。

【玉门市】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玉门县。以玉门关得名,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北魏置玉门郡,北周废。唐改玉门军,中叶后废入吐蕃。清复置玉门县。1955年析设玉门市,1958年玉门县并入。

【敦煌市】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敦煌县。取“盛大辉煌”之意;或谓为“吐火罗(Tokhara)”音译,即汉初居于此之月氏人。唐中叶后属吐蕃,北宋属西夏。元置沙州路,以敦煌县省入,明为沙洲卫,清复置县。1987年改设敦煌市。

【金塔县】1913年析高台县置金塔县,因金塔寺得名。1956年鼎新县并入。

【】瓜州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瓜州,《汉书》:“地产美瓜”。宋没于西夏。清雍正二年(1727年)置安西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升为府,后改直隶州。1913年改安西县,2006年改瓜州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37年于古肃州(今酒泉)之北设肃北设治局,1950年建肃北自治区,1954年改肃北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54年建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以城西阿克塞沟而得名。“阿克塞”,哈萨克语意为“白石滩”。

【庆阳市】

春秋为义渠戎国,后灭于秦,属北地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庆州,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升为庆阳府。1914年废府改县,2002年撤庆阳地区改设地级庆阳市。

【西峰区】1985年析庆阳县置西峰市,以西峰镇得名。2002年改设西峰区。

【庆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弘化县,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安化县。1914年因与湖南安化县同名改庆阳县,2002年撤庆阳地区设庆阳市,改庆阳县为庆城县,以驻地庆城镇得名。

【环 县】唐置方渠县,后废。五代晋置通远县,后周为环州治。元入环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环县。以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华池县】西魏置华池县,北周废;隋复置,北宋废。1934年由庆阳、环县、合水等县析置华池县。以县西华池水得名。

【合水县】隋末置合水县。以合水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建水在县治东,源出子午山,西南流,府东境之北岔河流合焉,谓之合水。”

【正宁县】北魏置阳周县,隋改罗川县。唐改为真宁县。据《太平寰宇记》,相传唐天宝元年(742年)于宁州发现玉像二十七尊,以为灵异,改宁州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禛讳改正宁县。

【宁 县】西魏置宁州。《郡县释名》:“以宁江名也。”1913年改宁县。

【镇原县】元置镇原州。《元史?地理志》:“唐原州,又为平凉郡。宋、金因之。元改镇原州,以镇戎州之东山、三川二县来属。”取镇戎州、原州首字为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镇原县。

【定西市】

金皇统三年(1143年)置定西县,后升定西州。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陇中地震改为安定州。明洪武初改安定县。1914年因同名改定西县,2003年撤定西地区设地级定西市。

【安定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陇中地震而改定西州为安定州,取“安宁稳定”之意。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安定县。1914年改名定西县。2003年设地级定西市,原定西县改置安定区。

【通渭县】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置通渭县。以濒渭水支流、道通渭州得名。

【陇西县】东汉末置中陶县,隋初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改内陶县,后改陇西县。以在陇山之西得名。唐末没于吐蕃,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复置。

【渭源县】西汉置首阳县,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渭源县。《郡县释名》:“以渭河源于此名也。”《读史方舆纪要》:“渭水出临洮府渭源县西二十五里之南谷山,1958年会川县并入。

【临洮县】西汉置狄道县,金置临洮府,清改狄道州。1913年复改狄道县,1928年改临洮县,以城临洮河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洮河,出洮州卫西倾山,经卫南,东北流经岷州卫北,又折而北入临洮府西南境。盘束山中千数百里,始经府城南,又西北入兰州境,合湟水注于黄河。”

【漳 县】东汉置障县,以地处塞上险要处,筑城以为障蔽也。北魏改彰县,唐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改武杨县,中宗神龙初复故,广德后陷入吐蕃,北宋置盐川镇,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漳县。以漳水得名。清末并入陇西县,1913年复置。

【岷 县】西魏置溢乐县,并置岷州,1913年改岷县。以岷山得名,岷山为长江、黄河分水岭。“岷”通“泯”,《集韵》:“泫泯,混合也。”

【陇南市】

2004年撤陇南地区与武都县设地级陇南市。以在陇山之南得名。

【武都区】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据《汉书?地理志》:“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北魏移治石门县。唐改武都郡为武州,后改阶州,元省县入阶州,1913年改武都县,2004年改武都区。

【成 县】古西戎地,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置成州,五代梁避朱温之父朱诚讳改汶州,后唐复为成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成县。

【文 县】西汉初辟西南置阴平道,东汉建安末置阴平郡,西晋末没于氐族杨茂搜之仇池国,此郡不为正朔所颁,南史诸志悉无所录。南朝宋末氐族杨广香建阴平国,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国灭置文州。地在武州之西,相对为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文县。

【宕昌县】南北朝时羌人建宕昌国,北周天和元年(566年)设宕昌总管府。1913年置西固县,1954年改宕昌县。以宕昌山得名。

【康 县】1928年析武都县置永康县,1929年改康县。以北周之康州得名。

【西和县】西魏置长道县,南宋建炎中移岷州于此,及宋、金议和,改岷州为西和州。《郡县释名》:“以淮南亦有和州,故加‘西’以别之。”元省县入州,明初改西和县。

【礼 县】西魏置汉阳县,隋改长道县,治于李店。元置礼店元帅府,明置礼店千户所,成化九年(1473年)改礼县。

【徽 县】北魏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河池县。元入徽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徽县。以元代徽山驿得名。

【两当县】北魏太延五年(439年)置县。《太平寰宇记》:“因界内两当水为名。”

【临夏回族自治州】

汉置枹罕县,明置河州,1913年改导河县,1928年改临夏县。以县临大夏河而得名。1956年建自治州。

【临夏市】1950年由临夏县析设临夏市,1973年撤,1983年复设市。

【临夏县】西汉置枹罕县,前秦苻坚置河州,元入河州路,明为河州。1913年改导河县,1928年改临夏县。以县临大夏河而得名。

【康乐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康乐寨,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为县,元废。1933年析临洮县置康乐设治局,1940年改康乐县。

【永靖县】1929年析临夏县置永靖县。取“永远安定”之义。

【广河县】1919年置宁定县,1955年改广通回族自治县,1956年改广通县,1957年因与云南广通县同名改广河县。以洮河支流广通河得名。

【和政县】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宁河寨,崇宁四年(1105年)升县。明改和政驿。1929年析临洮、临夏两县置和政县。取意“人和政通”。

【东乡族自治县】1950年设东乡自治区,1953年改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以此地为东乡族发祥地而得名。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1年析临夏县建自治县,以境内积石山得名。“积石山”,藏语意为“祖父大玛神之山”。

【甘南藏族自治州】

汉属金城郡,唐属陇右道,元属巩昌路,明属洮州卫,清属循化厅。1953年建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以地处甘肃南部得名。

【合作市】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地由拉卜楞迁至合作镇,1996年设合作市。“合作”为藏语“黑错”音译,意为“羚羊出没之地”。

【临潭县】北周置汎潭县,隋改临潭县。据《元和郡县志》:“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有似临潭,因以为名。”唐为洮州治,后废。宋为洮州,明置洮州卫,清改洮州厅。1913年复改临潭县。

【卓尼县】清为卓尼土司地。1939年置卓尼设治局,1950年改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卓尼县。“卓尼”,藏语意为“松树”。

【舟曲县】西汉置羌道县,西晋废。1955年析宕昌、岷县、武都等县置舟曲县。“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县因水名。

【迭部县】北周置迭州,唐称叠州。1962年由舟曲、临潭等县析置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玛曲县】1955年析夏河县置玛曲县。“玛曲”,藏语意为“黄河”,以县临黄河而得名,位于黄河第一弯曲处。

【碌曲县】1955年析临潭县置碌曲县。“碌曲”,藏语意为“洮河”,以地处洮河上游而得名。

【夏河县】1926年析临夏、临潭及青海省循化县置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设夏河县,以地处大夏河之滨而得名。


▋来源:说历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