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了解速读吗?

 江山携手 2018-07-08

速读,就是要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体现了阅读的速度,而“过目不忘”体现了阅读的效果,所以,这里提到的“速读”就是指快速、高效地阅读。它不局限于任何一个阅读层次,是通用的、基础的阅读方法。

速读并非一意求快

速读是越快越好吗?在获取同样信息的前提下,自然是阅读速度越快越好。然而,阅读并非竞速,贪图快速而不顾文字所讲的意思,这样匆匆浏览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宁可放慢速度,也要保证效果。速读正是出于既快且好的目的而进行的阅读,侧重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速读的技巧后就不断追求高速也是不好的,而是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既快速又能理解掌握的目的。

你真的了解速读吗?

可能有的大家会出于与人竞争的目的进行速读。渴望比较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对待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这个原因可以推动人们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那它就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的快慢是和放松程度有关系的,先放松精神,然后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阅读。也就是说,一旦进入阅读状态,竞争之心会极大影响个人的专注力,从而影响阅读的速度。同时,精神放松有利于实施加快速度的各种技巧。相反,如果脑中多有杂思,心情烦躁,大脑的情绪和心情中枢会阻碍大脑皮层灰质有效地工作,从而降低记忆力与思考能力。

阅读时,我们并不需要“加快速度”之类的心理暗示,也不必过于紧张,而是要通过练习使速读成为一种阅读的习惯,成为拿起书本就可以自然采用的阅读方式。速读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但并不通过竞速来实现。

速读不只是熟能生巧

可能有人会认为速读就是熟能生巧,读书越多,重复次数越多,就越能达到速读的目的。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诚然,一切记忆都是以重复为基础的,而记忆又是阅读的基础,重复练习的确是速读的重要手段。可是,速读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毫无依据地练习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用眼、科学用脑,采取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实现的。简言之,反复练习是掌握速读方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虽然反复练习并非速读的决定性因素,但若是因此就忽略了练习的重要性也是不好的。平时可针对一些内容较浅显的书做速读练习,等到熟练之后,阅读一本较深奥的书时才不会心生畏惧。再好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所以,熟能生巧的道理也不能忽视。

速读不等于快速记忆

如今市场上有许多介绍快速记忆的图书,有一些是具有理论依据且通过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快速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于速读之中,然而,速读绝不等同于快速记忆。如果说记忆是阅读的基础,那么理解就是关键,更何况,很多记忆方法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并不一定会速读。

比如,我们拿儿童与成年人做比较,儿童的记忆力普遍高出成年人许多,可是,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同一本书,儿童的阅读效果不一定强于成年人。抛开生理上的差异不说,理解能力就足以弥补成年人的劣势。

因此,儿童不必羡慕成年人的理解力,它会随着自身的积累而提高;成年人也不必羡慕儿童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每个自觉记忆力衰退、采用怎样的记忆方法都无法避免的成年人都曾拥有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在速读时,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

你真的了解速读吗?

如果发觉自己开始遗忘东西,不必感到懊悔、遗憾、气愤、紧张,阅读时尤其不宜如此,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碍自己的正常理解与思考。面对这样的状况,积极应对是上策,依靠想象力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觉可以一定程度上唤醒记忆,同时使用速读的技巧也可以弥补记忆力衰退带来的缺憾。总而言之,增强记忆力并不是速读的一切,而记忆力可以通过学习速读技巧来增强。

速读没那么神秘

有人觉得速读离自己十分遥远,处于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其实,如同“真理是可以被认知的”一样,速读同样没那么神秘,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阅读方法。同时,速读也并不是主观的、理论上的教条,而是可以实施的。对速读技巧嗤之以鼻的人往往并没有进行尝试和反复练习,希望大家不要被这样的观点干扰。

在正式开始速读之前,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简单的阅读速度测试。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测试的图书,最好是陌生的、内容较枯燥的、没有太多小标题、纯文字的书。翻开准备好的书开始阅读,同时开始计时,测试的时间最好在10分钟以上,读完一个完整章节即可。阅读之后,要能够复述文字大意,列出大纲,提炼要点,保证达到阅读效果。之后根据图书每行的字数、阅读的行数估算阅读的总字数,再除以时间即为阅读速度。如果觉得一次测试不够准确,可以进行多次测试,剔除畸高、畸低的数据,再取算术平均值。

统计表明,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为200~400字/分钟。阅读速度与受教育程度、个人阅读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阅读速度会随阅读内容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测试这个数据并不用于横向比较,而是要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一定认识,以便于确认速读练习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