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

 江山携手 2018-07-08

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

我其实挺喜欢看书的,小时候书不多的时候,只要带字的纸片都看,扪心自问还是读过不少书的。

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始写东西才发现肚里没货。

我曾经很苦恼,不是说书读多了,知识自然就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我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才知道书读过不代表就能学到东西,更不代表就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读书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不仅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还再版过很多次,依然畅销不衰。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艾德勒于2001年过世,是哲学家、教育家、著作家,曾经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他一生出版过多本著作,最有名的除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主编了《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1994年美国曾经上映过一部电影叫《机智问答》,主角就是以本书第二位作者查尔斯·范多伦的故事为背景。他参加电视益智节目,连续十四周拿下冠军,但出于良知,他还是坦陈了作弊的事情,被学校解聘。

查尔斯·范多伦离开学校后成为专栏作家,后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艾德勒在序言中引用了法国学者帕思卡尔的话: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的确,我们在读任何读物时很容易拿来就读,用同样的速度进行。但是同样的速度对不同的读物就有的太快了,有的太慢了。这里就涉及到读书方法的问题。

要读书,还要学会读书

那究竟要怎样读一本书呢?

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才知道,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才能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

每个人阅读的目的不一样,书能够带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有人阅读是为了消遣,有人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有人是为了收集信息。

为了娱乐,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一目十行扫过去就可以。

为了理论和知识,就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为了吸收知识而去阅读,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懂一些阅读方法,学习阅读技巧。

《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作为指导我们阅读的老师。

要想读得好,就要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

一个阅读者的责任,也是主动阅读的要求就是阅读任何读物时,都能够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

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通常会先看序,看目录,看索引,还要看重点摘要、开头结尾,快速对内容、结构有大致了解。然后问问自己,作者想表达什么,论点是什么,怎么论述的,有道理吗?

带着问题去读,才能真正收获书里的内容。

以前我总是拿到书就开始从头到尾地读,也会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东西,但边读边忘,总是不能融会贯通。

因为没目标,所以漫无目的,结果也就囫囵吞枣。

看似读了很多书,但实际收获寥寥。

翻书是一种检视阅读,而分析阅读才是真正掌握一本书的开始。

分析阅读就是去透视一本书,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知道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他的理论支持是什么。

边看边去回答问题。看完这本书能够用大纲来诠释整本书,也就完成了阅读的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点点头或者摇摇头就结束了,但是对于主动阅读者来讲,他们是可以和作者对话的。对一本书能够作出评论,提出批评,才真正地读懂了这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阅读规则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书,但除此之外,不同类型的书还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艾德勒也分别进行了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

成功的沟通就是传递者想要传达给对方的消息,刚好被对方get到了。所以读到一本好书并掌握其精髓就想当于和作者进行一次成功的交流。

想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除了按照作者提出的方法进行阅读外,还要学会做笔记。

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我都会用手机将作者的重要观点和金句用手机记录下来,同时将感想写下来。

阅读是需要学习的。

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提高阅读技巧。才有可能真正让心智随着阅读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