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木虱

 韩现华隆尧林果 2018-07-08
梨木虱
h----------吡虫啉10%5000倍喷雾,噻虫嗪每亩10g
H-建议生产上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梨木虱若虫,于一代若虫发生盛期或二代以后以若虫为主的时期用药。

B 添加义项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梨木虱,拉丁学名为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属半翅目木虱科,是中国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为害,梨木虱成虫不为害,只产卵,产卵后迅速死亡。幼、若虫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造成间接为害、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
词条
相关资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梨木虱
拉丁学名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半翅目
亚目
同翅目
木虱科
分布区域
中国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为重。
寄主
梨树
目录 1特征描述2发生规律 3防治方法4地理分布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毫米,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夏型成虫体略小,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圆形,一端尖细,具一细柄。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

梨木虱
梨木虱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夏型成虫体略小,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圆形,一端尖细,具一细柄。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1]
梨木虱的形状
梨木虱的形状
折叠编辑本段发生规律
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3~5代,在冀中南部区一年发生6~7代。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及树皮缝内越冬冀中南部为例,在早春2~3月份出蛰,3月中旬为出蛰盛期在梨树发芽前即开始产卵于枝叶痕处,发芽展叶期将卵产于幼嫩组织茸毛内叶缘锯齿间、叶片主脉沟内等处。若虫多群集为害,在果园内及树冠间均为聚集型分布。若虫有分泌胶液的习性,在胶液中生活、取食及为害。直接为害盛期为5~7月份,因各代重叠交错,全年均可为害;7~8月份,雨季到来,由于梨木虱分泌的胶液招致杂菌,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发生霉变。致使叶片产生褐斑并坏死,造成严重间接为害,引起早期落叶。
折叠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树的枯枝落叶杂草,刮老树皮、严冬浇冻水,消灭越冬成虫。
(2)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洒90%乙酰甲胺磷(诺德仕)可溶粒剂1500-2000倍或者菊酯类药剂1500~2000倍液,控制出蛰成虫基数。
(3)在梨木虱严重发生时,可选用240g/L螺虫乙酯、(1.8%3.2%5.0%)阿维菌素、90%乙酰甲胺磷(诺德仕)可溶粒剂防治梨木虱。若要求速效,可添加菊酯类药剂酌量。因梨木虱对吡虫啉等药剂抗性的加大,使用时应缩小倍数。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爆发。

-----------
梨木虱如何防治
根据实验结果,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00倍液3个处理对梨木虱若虫的防效均较差。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对梨木虱若虫的防效较高,药后1天、3天、5天的防效分别为85.3%、86.7%和87.0%,药后7天、14天防效降为72.4%、60%。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梨木虱若虫药效迟缓,药后3天见效果,药后5天3000倍液、4000倍液、5000倍液3个浓度处理的防效均在95%以上,持效期14天以上。

由于梨木虱常世代重叠,成虫、若虫、卵3种虫态共生,因而持效期长的药防效突出。综合考虑,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4000倍液、5000倍液3个浓度处理对梨木虱若虫的防效均优于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建议生产上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梨木虱若虫,于一代若虫发生盛期或二代以后以若虫为主的时期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