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剪灯夜阅: 孔子过泰山侧

 雨山典藏 2018-07-08
       家有藏书四书五经,是世界书局的宋元人注,铜版。系家公得自文革古旧书店。束之高阁数十年,不屑一顾。近读(清)刘熙载奇文<艺概>,分别以<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部,点评经史诗文,可谓备也。于是,按评索名,循名觅书,窃意一一通读,妄图独自探求究竟。此乃不自量于可笑,几乎必兴叹于望洋。此无非如稚子狂妄于百般无聊光阴中耳。

      礼记·檀弓下第四 有如下记述 : (<概>评价檀弓:"檀弓语少意密,显言直言所难尽者,但以句中之眼,文外之致含藏之,已使人自得其实。是何境界?" "檀弓混化,语疎而情密,天之全也。"   "文之自然无若 檀弓 ,......檀弓诚  颀至,")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姥姥是戏迷,家母曾是票友。依稀还记得,<玉堂春>里苦主苏三的那句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 那时还小,几十年弹指而过,后续的,引人哭哭啼啼的唱词,全然淡忘了。不过,我陪姥姥看过多次的那齣陈*派名剧<荒山泪>,印象特别深,不曾忘怀。或许是剧中扮演猛虎演员,新奇地劫持了童心,反正至今还能挖掘出,也是哭哭啼啼的大致情节来。
       读<礼记>到此,释然顿悟,以上不曾忘怀而哭哭啼啼的<荒山泪>的大致情节,都是依据上述<孔子过泰山>礼记经文而创作成戏剧的。
       还依稀记得,当时,在场的大人们大多哭成泪人儿,声声唏嘘。我沉迷于甘当猛虎的粉丝。还不懂得关心大人们哭哭啼啼的原因。
       现在就不同了,那苦主的姑舅被死咬,丈夫又被虎咬死,儿子又被虎咬死,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读到这里,我开始"苦眼",实在忍不住了。
       草民宁可被虎灭门,也决不苟且苛政,宁死不屈,选择躲避。于是,民心落荒而逃,民心宁愿在荒山哭泣。哲人导师孔子当即因材施教,对高徒子贡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翻成白话:小子懂了吗?苛政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残暴!) 
       擦干眼泪的我,琢磨着连历代封建明君都明白的道理: " 官民鱼水,天下无敌。苛政害民,散落人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禁想对中外执着苛政者呼道:「小子醒之,为自身计,猛于虎之苛政可以休也!」

*注:陈*派,四大名旦之一,陈艳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