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到底在怕什么?

 闲谈集锦 2018-07-09


作者:宝多妈

图片:寻梦环游记


 1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生活中是被定义为'胆小'的,我想,应该会有很多。因为孩子害怕的东西太多了,他们有着五花八门的恐惧。


朋友和我聊起她家孩子'分床睡'的事儿,很是头疼,分不出去。孩子非常抗拒自己一个睡。她说:'他好像突然变的胆小了,怕黑,连独自上厕所都怕。'


我猜测,这孩子恐怕不是突然胆子就小了,大概心中本来就对黑夜有所畏惧,“分床事件”只是放大了他的恐惧。


'跟他讲过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和怪物,我们大人从来没有吓唬过他,他怎么还这么害怕?'朋友有些困惑的说。


为什么这么害怕?孩子自己肯定是说不清楚的。


有的时候,他们害怕的是想象中的怪物,比如鬼怪,幽灵,大灰狼,小丑,甚至是,单纯的黑暗。除了虚幻的,有些实物也能成为孩子的噩梦。比如,有的孩子怕狗,有的孩子怕超大的工程车,有的孩子害怕突然的响声,有的孩子害怕小虫子。


我见过最特别的是恐惧,来自宝多的好朋友,他害怕的是鱼眼睛。鱼眼睛有什么好怕的?可是他真的怕啊,脸上的惶恐神色是装不出来的。


大人不吓唬孩子,孩子就没有恐惧了吗?不一定。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想象力却十分丰富。有时候大人觉得见怪不怪的实物,对孩子来说,却是怎么也想不透的。


宝多爸说,他小时候看人家划旱船,看见一个女人画着妆,半截身子在驴的身子里。


不知道是女演员的妆画的太丑了,还是驴子道具做的太逼真了,反正,他觉得十分恐怖,只看了一眼就吓得掉头就跑,跑回家钻在床底下,整整一个下午,任谁劝说都不肯出来。


如今说出来,是当做笑话来讲的,但当时,一定是很深很深的恐惧,才让他逃跑的如此仓皇。


 2 


他的恐惧,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我小时候有过太多类似的经历。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去别人家串门。天晚了,没有电,主人家点个煤油灯,大家聚在灯前说话,小孩子在旁边听个乐子。


他们聊到主人家墙上的猛虎下山图,我也伸着脖子凑去看,油灯昏暗,我怎么看都看不出那是老虎,怎么看都觉得是长着长舌头的鬼怪。


老虎身上的斑纹笔墨重,其他地方颜色浅,黑暗里,看不到颜色浅的地方,只看到了黑色斑纹像长舌头。饶是我那时候已经是所谓的大孩子了,也还是吓得心惊肉跳,努力说服自己再看一遍,还是看不出是老虎,只觉得是鬼怪,更加心惊胆战。


从那一晚,我就开始做噩梦,连着好多天睡不好。最后,终于还是在白天里,又去了那户人家家里一趟,在朗朗白日里真正看清楚那张图,才消除恐惧。


除了把老虎当成鬼怪,我的幼年时期还有很多惧怕的东西,多的不胜枚举。长大了就无所畏惧了吗?不见得。


我至今不能听见“恐怖电影”四个字,无论我表面多镇定自若,心里永远都在炸毛。


我闺蜜说,她很害怕那种没长毛的小鸟,连看都不敢看一眼。从小就害怕,如今还是怕,孩子捡到一只小雏鸟,要拿过来给她看看,她慌乱的连连摆手,叫:'别给我看,我不看我不看!'


认识一个身高1米84,平时挺硬气的东北爷们儿,他怕老鼠。看见粘鼠板上粘着一只死老鼠,他跳着脚后退,说:'别别别,我就看不得老鼠,你们谁,赶紧的,赶紧把这玩意儿弄走!'


 3 


除了这些出乎意料的小恐惧,我们很多人有另一些惧怕。怕出车祸,怕被抢劫,怕丢工作,怕被排挤,怕儿女不孝……


你看,人人都有恐惧,只是怕的对象不同而已。那这样的话,孩子有所恐惧,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除了不做吓唬孩子的罪魁祸首外,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作为父母,请体谅他,也请认同他的恐惧。哪怕他害怕的东西让你觉得十分可笑,也请不要嘲笑他们,当你平静的说出:'我知道你害怕……'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减轻孩子的恐惧了。


因为你的这句话,孩子就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恐惧。


千万不要取笑他,也不要厌烦,批评或者置之不理。你我都知道,无论是处理哪方面的问题,这些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在把孩子往外推。


但也不要反应过度、保护他过度,那样也会加深他的恐惧,而且,孩子可能就顺势理所当然的选择软弱了。


就拿朋友的孩子分床来说,他害怕黑夜,不敢单独睡,父母要做的不是赶紧让他睡回到父母身边,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寻找让他勇敢的方法,鼓励他单独入睡。


鼓励害怕黑夜的孩子单独睡,我有一些实用的小方法,比如,给他一个手电筒,或者一个布偶娃娃。


如果你发现,这些小玩意儿在孩子心中没那么大的威力,教孩子一句驱除鬼怪的咒语也行。西方人安慰孩子,经常会说,给他们一个吻。这大概和他们的民间故事有关,西方童话里,仙女的吻是有魔力的。


为什么我童年的时候那么多恐惧,竟然还没被吓死?因为,中国的民间鬼故事里有很多秘诀:鬼怕红色,鬼的脚小,撒一把黄豆就能绊倒,鬼还怕桃木剑……反正,这些秘诀一度支撑了我。


最后,想着重强调的是,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勇敢


具体的事件里,还请具体分析,不要心急,要对孩子有耐心,也要对他有信心。如果强迫他做他不敢做的事,留给他的心理阴影,他恐怕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END -

* 作者简介:宝多妈,全职妈妈,自由撰稿人。养育孩子是一次自我成长,比起抚养者,她更愿意做孩子的同路人。微信公众号:贝多星光营 (ID:beiduohui000),欢迎关注。文章首发于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