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做成「未来之事」?

 曹雪南 2018-07-09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我去东京时,最喜欢的书店就是「茑屋书店」,尤其是代官山茑屋书店,推荐去东京旅行的朋友一定要去。它与台北敦南诚品书店的感觉不同,各具特色。而增田宗昭正是「茑屋书店」的缔造者,他的著作《知的资本论》也非常推荐。


去过那里,再看看《知的资本论》,原本困扰你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可能会有所悟道,因为代官山茑屋书店很好的诠释了何为「良质」。



怎样做成「未来之事」?

作者:爱丽丝不梦游

来源:爱丽丝不梦游(ID:AliceBuMengYou)


互联网的迭代速度估计是所有行业当中最快的,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夸张。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最为出名的一点就是现在去做「未来之事」。他在2006年开始布阵云服务AWS,直到2016年的股东大会上大家才恍然大悟10年前贝佐斯做了什么。


贝佐斯在千变万化当中,可以判断远在十年后的世界,并专心布阵,这就是亚马逊成长速度惊人的原因。拥有未来的能力让亚马逊的股票节节攀升,贝佐斯也因此成为世界新首富。


一个人如果拥有估计未来的能力,并在当下坚持去做「未来之事」,一定会独辟蹊径,绕开消耗性的同质竞争(零和博弈),得到最多的成长和收获。


本文将逐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未来之事」这几个层面做出分析。


为了学习做「未来之事」,我们先把时光倒回到1983年,看看日本的图书界大亨增田宗昭在做什么?


1983年,增田宗昭创办了第一家茑屋书店—枚方店,位于大阪的一个卫星城市。


「如果在深夜我也能走进一家书店逛逛,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于是,增田宗昭把营业时间拉长,是唯一一家深夜还开放的书店。


「为什么书籍和碟片不能一起摆放呢?它们的本质都是丰富娱乐人的精神生活的物品。」于是,增田宗昭也是第一家同时卖书和碟片的书店。


可想而知,这家书店的经营是相当不错,距今三十多年前的时候,日本就有一家开到深夜的书店,同时还出售影片和音乐。如果我自己坐上时光穿梭机来到这个城市,即使没有手机互联网,也一定会感到幸福和满足的。


有人说,增田宗昭在那个时候就能想到创造出夜晚的消费流量真是聪明!但增田自己说,非也!他既没有考虑到销售量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到夜晚高昂的加班费,只是觉得这样作为一个读者很方便很舒服!


这就是他的逻辑!一直以来都是全身心的从顾客的感受出发,做让顾客感到最方便最舒心的事。当他把这个逻辑贯彻了三十年之后,建出了自己的帝国。每三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茑屋书店的会员。

 

回到我们起初的问题,什么是未来的能力呢?

 

未来的能力需要我们看到未来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做出改变和尝试,随着时间的拉长,我们做出的改变开始发生效果,就是拥有未来的能力。

 

亚马逊也是从经营图书起家,甚至比茑屋书店还晚了10年。贝佐斯1994年创办亚马逊网上书店。两位同是从书店起家的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能力是带有magic(魔法)的!这样的企业好像具有生命一样,可以不断地成长和壮大。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具有未来的能力,也会不断成长、壮大和蜕变。即使是身边的熟人,过段时间也会觉得,这个人好像又变了!

 

那么我们怎样去做「未来之事」呢?

 

增田宗昭的答案是—创造力!

 

这个答案可能让人感到出乎意料。对未来的判断不是来自于判断力,而是来自于创造力!

 

增田宗昭曾说,很多人对他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他不务正业、优哉游哉,时常关注艺术创作,学习很多和卖书不相关的事。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他正在无比努力的学习关于创造的思路,才能获得未来的竞争力—创造力。

 

创造力是什么呢?可能大多数人觉得,创造力是很难的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具备的能力,或者需要科学家那样扎实的科学功底才能发明蒸汽机,或者需要艺术家那样无限的灵感才能画出向日葵。

 

01

画出连线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倒是对创造力有一个深刻的领悟。塔勒布酷爱读书,因为工作需要总是要飞往世界各地开会。对他来说,每次开会最大的痛苦是那只无比沉重、装满精装硬皮书的行李箱。他需要搬着几十公斤重的行李箱在机场里面挪动,苦不堪言。

 

可能读者看到这里心里冒出疑问,「为什么不用新秀丽呢?」

 

因为几十年前,第一只带轮子的行李箱还没有创造出来呢!

 

塔勒布自己感慨到,不管是造原子弹的科学家还是研究各种高深数学的理论家,也都和他一样搬着那个笨重的行李箱挪来挪去,大家每天思考着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但没有人看得到这个行李箱上需要加个轮子。

 

轮子的使用,已经伴随人类几千年。然而,带轮子的箱子的发明,却在几千年之后!

 

所以,创造力的难度,在于两个已知事物的那条连线!给箱子加个轮子,看似简单的发明,却让我们等待了那么久,这说明看似简单的连线,实际上并不容易!

 

两点之间的那条连线就是「知」的过程,因此,增田宗昭的《知的资本论》当中的「知」不仅仅是名词的「知识」,更是一个动词,强调了「知」的动作和过程。在两个已知的点上搭一座桥,创造出一条新的通路,让大家因为这条新路感到便捷和有趣,就是创造力,也就是「知」的过程。

 

书籍+音像制品=创造

正常营业时间+深夜营业时间=创造

实体书店+网上书店=创造

书店+咖啡店=创造

书店+图书馆=创造

会员卡+积分卡=创造

资深导购+大数据=创造

……

 

增田宗昭为了观察顾客在书店的行为,把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泡在书店里。正是经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发现了一条条新的连线,不断创造出新的体验和模式,让顾客的享受度不断提升。

 

这一条条创造出来的新连线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把各种价值点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价值升级,形成不可超越的优势。当你漫步在这样的创意网络空间,就会不断地感受到惊喜和贴心,最终被这张大网牢牢地吸附其中。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条小的连线,哪怕是给箱子加个轮子这样简单的操作,当你开始变得善于思考连线,不断地给自己所做的事增加这样的连线,经过五年、十年的努力,逐渐搭建出密密的创意网络,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也会建造出让自己欣喜的成就。

 

「条条大道通罗马」其实可以有新的理解,如果每条道都能通向罗马,足以判断罗马在那个时代就是文明的中心,巨大网络的中心交换点,最具创造力和吸引力的地方。

 

02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从本质出发。这又回归到「元认知」的概念上。关于「元认知」,我们还是讲故事。

 

当网络书店风起云涌,实体书店一家家倒闭已成为全球定局的时候,增田宗昭的茑屋书店逆流而上,越开越多,更多的人开始对这家实体书店流连忘返,这种逆风飞扬的实力是增田宗昭独立思考的结果。

 

网络科技创新后的时代,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光和可支配的收入,那么,这些时间拿来做什么呢?时间和钱总是要拿来花掉的。这就是增田宗昭思考的起点。创造一个大家愿意享受时光的空间,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并不是为了卖书。如果单纯为了卖书,茑屋书店也一样会关门大吉。

 

怎样提升休闲时光的享受度?这就变成了一个元认知带来的具体问题。这和「怎样卖书」的问题并不在一个思维层面上。

 

如果你是漫画迷,面前站着一位洞悉漫画产业的资深导购,没准他就是集英社的一名资深编辑,关于漫画的种种,和你谈笑风生,甚至比女朋友更懂你,这时候一定会产生精神愉悦感,建立在认同感之下的好物推荐,一定是润物细无声,无需用力过度。

 

书看累了,到外面走走。用心设计的林荫小路,微风拂面,树影斑驳,空气里透着清香。在钢筋水泥遍布的东京,你一定能体会到书店用力打造的这份美好。

 

再去上一个专为男士开办的厨艺课,心里盘算着下个周末为女朋友穿上围裙,做一份简便的意式通心粉,美美的摆盘再加红酒,这样的时光不能更美。

 

厨艺课结束喝杯咖啡休息一下,再去买两本做意大利面的书,顺便也买了锅和漂亮的盘子,厨艺不行,就靠盘子的颜值担当。

 

这一切非常的完美,开心地拎着好物,无需进入让人心烦意乱的停车地库,大步走进茑屋书店无比奢侈的地上停车场,一脚油门扬长而去……

 

人们为什么要买书?

 

真正的需求并不是书本身,而是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在吸引我们,书籍会带给我们向往的生活,是依照菜谱,做出香浓的意面时的满足;是读到《指环王》被自己脑中构想出的精美世界而倾倒;学习彼得林奇开启股票投资旅程时的忐忑;读完《断舍离》把几十包垃圾丢走时的成就感……简言之,读书和观影把我们带入更加美好的生活。

 

引领更好的生活,才是价值的真正体现。

 

现在的平台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物品,问题往往出在了「提案」上。那个能拿出让你心痒痒的宝贝的哆啦A梦,就是未来时代的「知的资本」。

 

同样的道理,在澳洲盛行的家装连锁店—Bunnings也聘用了最好的导购,往往是穿着围裙,口袋里装满工具的酷大叔形象,他们会给家装小白们各种贴心指导,才使得去家装店成为大家周末最时尚的活动,比如自己装厨房,刷艺术墙面,种花花草草。爱丽丝也在帅哥的悉心指导下DIY了一款书架。所以,家装店卖的不是装修材料,而是双休日的生活方式。这和茑屋书店的理念非常相似。

 

吃萝卜,和吃自己种出来的萝卜,幸福指数肯定不同。

 

元认知,来源于深层次挖掘最根本的需求。

 

03

这是一条障碍不断、困难重重的路

 

每一次看似简单的创新,实际的路程大多都充满了障碍和困难。

 

创新,是连出一条没有走过的新路。这是一个探险的过程,伴随着资源的整合。比如,公共事务的推动,可能要面临市民和竞争对手的质疑和抵制。

 

贝聿铭在设计卢浮宫的改造工程时,曾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无法投入任何工作,只能面对一波又一波抵制改造而游行的市民和记者采访。而整个过程,当时作为巴黎市长的密特朗已经是非常给力,帮他扫清了无数障碍。

 

遗憾的是,设计悉尼歌剧院的Jorn Utzon却没有这么幸运,在遭受多次悉尼市民的质疑和抵制之后伤透了心,这位设计师拒绝再次踏上澳洲的土地,一生都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设计的享誉全球的悉尼歌剧院的倩影。

 

如果想要具备拥有未来的能力,一定要习惯面对重重的困难和阻力,这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越是阻力重重,越意味着创新的彻底和宝贵,也意味着新走出来的通路具有很高的价值。

 

创造和做其它事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未知」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人类非常不喜欢面对的状况,大多数人天生都是厌恶风险的。比如给你两个选择:A. 100%得到100美元。B. 50%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尽管B选项的期望值远大于A选项,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A。

 

而我们从进入学校之后的生活,不断加固了自己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厌恶。《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曾说,学校不会提供给学生做选择的训练,并且逐渐让学生忘记了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起初通往罗马的条条大路,上完学就变成了万人共挤的独木桥。

 

我们如何锻炼自己习惯于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呢?

 

其实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练习,那就是尝试写一个短篇小说。比如创造小说里的主人公,光是长相、个性、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就可以有无穷多种选择,那么究竟怎样做出选择,并继续构造出主人公的故事,并非易事。

 

这可能是最直观、最有效的选择、思维和创造力相结合的训练。

 

04

创造的初心是—「爱」和「自由」

 

「我坚信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不是因为看到全国茑屋不断增加,而是因为这条路有着无限的未来。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任何创造的起点和终点都来自于「爱」,这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任何一件好的作品都是由爱的力量推动的。往往好奇心是爱的种子,最终收获的是幸福。

 

因为感兴趣,一个人可以长期持续的做一件事,比如打篮球或者画画。如果在起初去问,「做这件事有什么用呢?」答案很可能是:没什么用。很多事情的放弃,都和过早的评判「没什么用」有关。

 

可能更多人的问题在于:我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呢?

 

正如上一个标题所说,我们很少有机会训练自己做出选择,或者说识别自己的喜好。

 

找到自己的所爱,可能只有一个方法,叫做「试错法」。塔勒布在《反脆弱》当中也反复提到这个被大家忽略的方法。

 

试错法需要我们「自由」地让自己投入到可能感兴趣的事物当中,不断地尝试和思考,逐渐找到自己的爱好。

 

如果一个人事事都追求「有用」,是很难给自己机会做出各种尝试的。

 

关于「自由」的另外一个秘密是「自学」,只有脱离正规的制定好教学大纲和任务的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出合适的「自学」方法,找到最有价值的资源,训练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我们的所爱。而整个过程,指导我们的是好奇心和内心的召唤。内心的召唤,其实就是爱。

 

我们讲完了一个人实现创造力的方法,那么怎样能让一个组织脱离沉重的外壳,焕发创造力呢?

 

增田宗昭在《知的资本论》的最后一部分,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组织结构。

 

他有一次在电梯里遇到一个并不认识的冲他打招呼的人,只知道此人一定是公司的员工。这样小小的尴尬反而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看出了现代公司结构的弊病。

 

过多的层级束缚了创造力释放的可能。大多数人的工作只局限为向上级汇报以及向下级做出安排这样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可能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所以,他打破了这个牢固的层级制度,裁员之后,公司变得越来越扁平。员工更像是合伙人,每一个小团队都可以利用公司的平台实现自己的创意,安排自己的工作。这种结构就好像App平台,每一个团队就像App的制作公司。

 

无独有偶,亚马逊的贝佐斯也是这样安排自己的公司结构。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披萨」理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团队的人一起分两个披萨都不够吃,那么这个团队已经太大了!(据爱丽丝的观察,歪果仁吃披萨通常是一人吃一个的)并且他限制团队之间的过多联络,因为这会限制一个团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如果你有机会进入这样的具有创造力的扁平团队(所谓扁平,意味着团队里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独特的专业特长,每个人为自己的决策负责),那么请不要犹豫,因为这是未来的公司组织结构。

 

05

总结

 

一个人怎样能做成「未来之事」呢?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多做「无用」之事,让自己尽力接触各种资源,包括书籍和人生体验,在漫长的试错过程中找到一生所爱(一生所爱很有可能不止一个),减少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局限,更多运用自我摸索和独立思考,释放出自己的爱和创造力,就是做成「未来之事」,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者:爱丽丝不梦游,混迹在计算机系的读经济的博士生伪学霸,真实身份是写两个公众号的萌宝妈,我喜欢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最近的目标是做得了私房菜、练得出马甲线。

封面图 by Igor Kozak


会员 Update


1.7 月 3 日-7 月 8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邮件标题约定为「1808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wechangers@gmail.com 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彭萦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人生规划」系列之「如何维持长期感情」》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被拦截邮件、订阅邮件、广告邮件等位置。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80708」。


3.会员有漏收语音情况的可在微信后台回复「语音漏收」获取详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单栏「会员语音」查看解决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如我一直所说,阅读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之所以在公司被领导同事认同,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都与我的独特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关。如果不会「快速阅读」,你会失去很多本属于你的好机会。上期的会员语音我深入解读了「如何快速阅读」,分享了九条速读的秘诀,让自己的阅读量「提升十倍」。下面是有关上期语音「如何做到十倍阅读量」的精选会员反馈:


@会员 Alice

辉哥的方法中,有很多与一本经典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相类似,曾经因为苦恼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然后买了这本书来阅读,后来将其中的方法用到阅读上,发现,速度和阅读效果有有所提升。比如,阅读目的,主题阅读,乱序阅读,读以致用等等,并且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也会进行总结。

此外,分享给他人的效果真的很好,能够加深对一本书的理解和印象,因为之前定期参加读书会活动,有时是听众,有时也会分享书。当自己将某一本书分享出来之后,对这本书的印象加深了,并且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过程,也会发现更多之前忽视的观点。

张辉:谢谢推荐此书。


@会员 孝莉

注置顶公众号一段时间了,第一次加会员,听完辉哥娓娓道来的速读的体验和心得,感觉很珍贵。有些点确实是我没有重视和意识到的。我最近在写一篇有关阅读的论文,有很多东西与您的观点不谋而合。我觉得阅读的非功利性目标一是不断提高认知,二是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食粮:树立正确的思想,核心价值观。精神有没有发育,发育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时刻都在成长,这点很重要。与您探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但还没有到您所说的境界,不灰心,继续看。

张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我也是看了很多年才明白,别着急。


@会员 Wake

听了今天的分享,试了下Kindle阅读,发现有几个功能真的很实用。

1、前往。可以快速到目录页,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先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还可以返回之前看到的那页。

2、X-ray。可以查看书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比如专业术语、人名字等。

3、前往里的笔记。不但可以看自己记录的笔记,也可以看网友记录的笔记,基本上快速阅读这些笔记,也能大概了解本书的核心主旨。其实一本书观点就这么点,其他都是论证这个观点的故事。

4、标注及写笔记。可以用手指选中一段话,标注或写笔记,这样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理解,也便于之后翻阅时加深记忆。

也是被辉哥安利买的Kindle,觉得特别厚的书籍,适合用Kindle来看。有了好器,还要有内功心法来驾驭,今天这个豁然开朗,之前还是习惯从头读到尾,怕少读了哪些不能理解后面的部分,现在看来其实无所谓,一本书对你受用的内容其实就一部分。当然还是有很多朋友喜欢看纸质书,最近买了一本明信片+走心文字+暖心小故事,书名叫《听你的》,感觉纯文字的书籍其实电子书阅读器看起来效率更高,但这种有图片,有创意的纸质书才是电子书阅读器暂时无法取代的。再忙,不能忘了读书,与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