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彩缤纷的世界背后:谁还会在乎黑白?

 默阅小馆 2018-07-09

默阅简言

                   曾见过这样一句话,成年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与童年有关的,

                                                              壹

前两天去邻居小A家做客,刚一进门,便看见了她儿子一直坐在沙发角落玩手机,闲聊了没几句,她便皱着眉头一脸担忧与无奈的表情开始念起了儿子的近况。

小A自打与其老公结婚生下孩子没多久后,便共同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奋斗,转眼三年过去 了,带着这些年很少照顾孩子的那份愧疚,事业稍成的他们便立刻把正在上中班的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接了过来,然没成想,一个严重的问题向他们袭来。

原来,小A两人为了弥补之前对孩子 的亏欠,为孩子买了许多的电子产品,,玩具等,再加上时常需要加班,爷爷奶奶也对着电子产品的陌生无所适从,看着孩子能玩手机时能安静且十分开心,两位老人也没过多干涉。久而久之,孩子喜欢上了玩手机和看电视。甚至以及发展到了成瘾的地步。

如今面对窘境,小A不知该如何是好。

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网上疯传的一段关于幼儿园学生的视频。

https://v.qq.com/x/page/j038591kxpi.html

许多家长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或者不愿花时间陪孩子玩,就用iPad下载动画片给孩子看,或让孩子打游戏,以此“打发”孩子。家长的这种做法明显是错误的。一方面,用动画片和游戏来打发孩子,而不是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亲子感情,也可能令心智极不成熟的孩子被动画片、游戏的情节误导。

近年来,媒体就多次报道有孩子模仿动画片的情节打伞从楼上跳下,分不清是游戏还是现实而做出违法的事的案例。

在美国硅谷,不少研发电子产品的科技精英,都主张孩子小的时候要远离电子产品,包括用iPad进行学习,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去接触社会和自然,而把孩子禁锢在电子产品面前。

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指南,尽量不要让两岁前的幼儿使用电子产品。

因为孩子从出生后至3岁前,是父母与其建立依恋感,发展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最佳时期。

即使之后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初期也是需要慎之又慎。电子产品的归属权,允许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环境,条件等都需反复强调,并制定相关计划与措施。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告诉《今天》的节目主持人马特·劳尔,他认为,小孩子在13岁开始用手机是最合适的。所以,他决定,要等孩子们13岁生日那天,才会给他们买手机。

图片

看到班上其他小朋友都有了手机,就自己没有,小詹妮弗很不开心,她跑回家央求盖茨给她买,但盖茨坚定地拒绝了。

最后,看见自己的哭闹不管用,孩子们不得不接受了父亲的原则,乖乖的等着自己13岁生日的到来,那一天,也是他们最兴奋的一天,因为终于可以玩手机了。

                                                                  贰

智能手机于1995年问世,在2010年左右智能手机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普及率大大提升,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更是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据IDC统计显示,2008-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1.51亿部增长至14.71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92%,尤其是2008-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均增速高达44.65%。

图片

手机无疑是科技送给我们的绝好礼物,但是,人类历来有一个悖论:到底是科技创造了文明,还是毁灭了文明?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通过小说《手机》回答了我们:手机摧毁文明。

手机的技术提升不是问题,而人类的心理需求才是问题。你在更换手机,手机也在置换你——你的心理需求变了,你渐渐拥有手机型人格,你的通讯方式和娱乐方式在重新整合你的资源和时间,你不敢想象离开手机的生活——你已被手机附体。

图片

在没有手机和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莫言说:“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叁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

2015年全世界人均年阅读量:

 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58

 韩国每人年均11本,

 法国每人年均14

 日本每人年均40本,

 德国每人年均47

 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

 犹太每人年均64本。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

而据2018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

快餐式阅读”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兴起,并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人们需要放松,需要在闲暇的时候,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读点有意思的文章,看点有意思的图片,既不占用大量的时间,也可以从容读来,想看则看,不想看随手放下即可。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君不见多少青少年为了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那些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单纯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

图片

为什么一首《从前慢》特别能吸引当代人? 杭州师大夏烈教授这样回答,可能是因为它概括了我们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这慢里透着的人性朴素、浪漫、耐性、果决,而且是让人看得懂却深觉文学的魅力。

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已不成问题,问题是阅读什么。一个人的阅读史,可以影响其精神发育,一个民族同样如此。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

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

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图片

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

看着这里时, 我们是否可以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读一本书;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