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心肌梗塞的元凶──动脉硬化,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因此,可以早期侦测血管病变的先进医学技术,扮演了遏止疾病恶化的重要角色。15~30分钟的检测,洞悉你的血管健康! 图片编码:P12342 【解析篇】血管堵一半居然没感觉! 5○岁的王先生最近做了一次健康检查,医生帮他做了检查后告诉他:「你的血管将近一半阻塞了!」王先生半信半疑地想:「怎么可能?我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呀! 」 其实,王先生已经有明显的动脉硬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学事实──国人每4人就有1人死于动脉硬化相关疾病,但可怕的是动脉硬化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即使血管管径因为动脉硬化斑块而狭窄一半时,仍然毫无感觉;等到血管管径逐渐狭窄70%,症状才开始出现,但此时,脑中风、心肌梗塞已如影随形,随时可能引爆。 粥状动脉硬化的进展包括从最早期无症状性的脂肪斑,后续进展至纤维脂肪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最终临床上表现脑中风、冠心症、肾性高血压、主动脉瘤及周边动脉阻塞疾病。 狭窄50﹪以上,血管随时爆破 粥状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核心病变,起因于胆固醇在动脉内皮下沉积,渐渐地,增加的胆固醇与纤维、钙质等形成了粥状硬化斑块,使得血管变硬、变厚。 图片编码:P12103 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硬化斑块大到血管管径的一半时,虽然患者平日尚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此时开始,当一个脆弱的血管斑块破裂时,会刺激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阻断血流,产生急性血管阻塞,也就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一般来说,当血管管径狭窄一半时,如果能避免吸烟、过劳、情绪过度起伏、突然激烈的运动或血压剧烈的变化,就能降低斑块破裂及急性血管阻塞的风险。 而当动脉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径狭窄70%时,会出现压力下或运动时器官缺血的症状,休息后就改善的情况。患者会有明显的症状感受如下: 图片编码:P12077
控制风险因子,就远离危险 动脉遍布全身,所以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全身性的,是会随着年纪增长而逐渐演进的疾病。但是,别以为人到中年才要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从十几岁开始,胆固醇就开始在动脉内皮下沉积,形成脂肪条纹;20~30岁有些人已经有动脉粥状斑块;40~50岁中年时期,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迅速增加。 所以,预防粥状动脉硬化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因子的早期控制。 导致粥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很多,传统认为风险因子包括了年纪、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新近的研究又加入了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谢症候群、C -反应蛋白升高(代表血管发炎增加)、牙周病、高尿酸血症等。其中有6种可以改善的风险因子,包括血压、胆固醇、血糖、肥胖、吸烟与运动少的生活型态,是民众可以藉由自我努力来达成的。 此外,藉由医学影像或功能检查了解自身的血管结构、血管阻塞的可能性或血管僵硬程度,可以让自己提早改变生活型态,改善风险因子,来避免血管超龄的硬化。特别是50岁以上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更应及早采取检测行动。 图片编码:P11719 心血管小常识 心脏血管系统包含心脏、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交接处微血管及淋巴管。 把血液送离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而将淋巴液送回心脏的管道称为「淋巴管」,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负责与每个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称为「微血管」。 供应心脏细胞营养的血管系统称为「冠状循环」,包括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以及主要的心脏大静脉,最后汇集至冠状窦进入右心房,因为这套系统像皇冠般围绕着心脏,因此而得名。粥状硬化会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无法供应足够的血液给心脏肌肉细胞,导致心肌缺氧,出现狭心症的的临床症状,心肌缺氧过久会演变成心肌梗塞。 【检查篇】快速检测,得知动脉硬化 正由于动脉硬化早期完全无症状,及早透过检查知道自己的血管是否阻塞以及血管僵硬的程度,就非常重要了。所幸,医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有多种检查利器可以帮助民众提早知道血管健康状况,以便及早治疗,避免疾病的发生及恶化。 以颈动脉内膜来看,虽然随着年纪增长,每年只会增加0.006毫米的厚度,但是一旦存在危险因子,血管内膜增厚速度会加速,现代人大都普遍存在这些危险因子,早期且定期检测就非常重要了。 目前血管检查可分为功能性检查及影像检查两大类,功能性检查主要是检查血管阻塞的可能性或血管僵硬程度,只能做为筛检之用。至于影像检查主要是检查血管结构,可以找出疾病病灶。 图片编码:P12051 功能性检查◎周边动脉硬化检查
◎非侵入性动脉硬化检测仪
◎电脑心脉仪
影像检查◎脑血管超音波检查
◎颈动脉超音波检查
◎脑血管核磁共振扫描
◎ 64切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
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工具<颈动脉超音波,评估中风风险> 在上述这些检查之中,「颈动脉」是评估动脉硬化的最重要的指标,因为颈动脉是供给我们头部血流的主要血管,如果颈动脉因动脉硬化导致内腔的狭窄,中风的机率将会增加。根据估计,约20~30﹪的脑中风是与颈动脉疾病有关。颈动脉的颅外段是硬化斑块形成常见的部位,因此,利用颈动脉超音波扫描来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状态,可以评估中风的风险。一般来说,脑血管超音波及颈动脉超音波检查会一起做。 针对心血管高危险群,在给予治疗风险因子的同时,也会进行颈动脉超音波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如果颈动脉内膜厚度在同年龄层的90百分位以上或是有硬化斑块的存在,那么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很可能会出现造成管径狭窄50%的硬化斑块,这时应考虑进行64切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检查,看看是否需要积极降脂及心导管介入性治疗,如此循进式的心血管疾病筛检,将可以兼顾避免检查带来的风险,同时及早侦测心血管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