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标题的拟制有密码!掌握了这些密码特征词,再也不怕文不对题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7-09



专家介绍




论文标题的语言技术的第五部分,密码特征词与质朴的力量。这个密码指的就是我们的选题密码,我们在选题课中多次强调了我们有接近30个密码,其实是有30多,但还有几个密码不是很成熟,目前我们公开的密码只有30个。在这30个选题密码里,只要你用好了任意一个选题密码,就可以写一篇很好的论文。那么,在这里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讲述。

第一个,《“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反思与超越》,“反思”是我们的一个选题密码,这个选题密码我们之前或多或少的也讲过,这个密码是不可以随便用的,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做反思,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用“反思”这个密码呢?就是在这篇论文的这种选题思路下可以用,通过反思得出了与你的反思对象不一样的结论或是发现,这样的才可以。如果你反思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那就不叫反思了,作者反思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这种貌似很正常、很合法的逻辑,其实这是有问题的,那么作者在他的论文中很好的反驳了这种逻辑。

第二个,《“中华帝国”的概念及其世界秩序——被误读的天下秩序》,这个标题中出现了两个特征词,一个是概念,就是他研究的“中华帝国”的概念,概念研究也是我们选题的一个思路。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选题的特征词,就是“被误读的天下秩序”,我们之前讲过澄清,讲过纠偏,也讲过质疑等等,“被误读”这个特征词就有点这样的意思,就是它试图去澄清一个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理解是有问题的。这个跟“反思”的区别在哪里呢?反思是你要反思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来,而澄清不需要你推翻原来的理解,只要把我们当前的认识弄得更加清晰,找到认识不清晰的原因在哪里就可以了

第三个,《“中华帝国”的概念及其世界秩序——被误读的天下秩序》,在这个标题中呈现的是一个“跨学科”的密码,政治和文学这种代表学科特征的词汇放在同一个标题里面,呈现的是一个“跨学科”的选题密码,这篇论文真的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的政治学的研究。搞文学的人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搞政治学的人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但是不建议你们这样去做,我建议搞文学的人这样做一下是因为文学中的外国文学的论文是很难发表的,那么,如果你们用好我们特定的一些选择密码的话,我认为这可以大大的降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难度。

第四个,《生活质量与社会质量——一项有关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它的副标题里面的特征词,有关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在我们的选题密码中有“理论”,有“方法”,也有“比较”,作者在标题中一下呈现了我们的三个选题密码,其中第一个层次是比较,因为这就是一个比较研究,“比较”这个密码如果要用的话范围是很广的,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比较,什么样的东西不可以比较,值得我们去做比较的也是很有讲究的。在这个标题里面呈现出来的还有第二个层次的选题密码,就是它的研究对象,关于生活质量与社会质量的理论和方法,如果大家没有看过这篇论文的话,我想你是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综述研究的,你看它的标题多么的唬人,多么能迷惑人,其实它是一个综述研究,他综述的是关于生活质量跟社会质量相关的理论,还有相关的研究方法,作者做了一下综述,只不过他比一般的综述研究更加的高明一点,作者在综述的基础上,把这些理论和方法,通过归纳分类进行了比较,这是个综述研究,“综述”也是我们的论文选题密码之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标题呈现了好几个论文选题密码。

关于论文选题密码的使用,在这里我多讲一句,论文选题密码的使用不是技巧。最近有人问我,“周老师,你讲的是不是一些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东西?”我说我从来不讲论文写作技巧,我讲的是论文写作技术,这些可操作性是很强的,而且需要专业的训练,技巧就太过于简单了。就像这篇论文的作者,他能够在他的论文标题中同时呈现好几个选题密码,这就是是由选题技术所引来的一种思维的变化,比如,做综述研究,你为什么想不到在综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做比较?做综述研究,你为什么想不到去综述你的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傻乎乎的去综述研究对象本身?很多人研究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时,就是在那里综述。第一个人说生活质量是什么?第二个人接着说生活质量是什么?一下罗列了好几十个生活质量是什么,为什么你要傻乎乎地这样去做?人家为什么不这样去做?这就是写作技术进一步倒逼了作者的写作思维,他知道这个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写成一个什么样子才更容易发表。

第五个,《教室摄像头的注视现象研究——以萨特的他者理论为视角》,这篇论文很好玩,如果你还没看过这篇论文,那我建议你把这篇论文下载下来看一看,这篇论文研究的是摄像头,摄像头体现的是我们的选题密码中的“物质研究”。有人研究书包,有人研究校服,有人研究学校的大门,而这个作者研究的是教室里面的摄像头,这属于物质研究的一种类型,他的理论方法在副标题里面也有交代。

第六个,《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搞图书馆研究的人对这个选题可能反应的比较快一些,这篇论文也是一个综述研究。他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怎么来看待和判断李光耀的,作者对此进行了综述,这是一个综述研究。我不知道他在文中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如果只是用这个普通的研究方法,用罗列观点的这种方式来研究的话,那就还算不上是一个好的研究,但如果作者使用了这个图谱,使用了一些可视化研究的技术的话,那么,这篇论文还是说得过去的。

第七个,《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这篇论文非常的明显,它用的是选择密码里面的争论或者争议这样的一个选题的思路,就是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是不是一个东西,有什么关系?教授治学就是教授治校了吗?教授治校是不是必然需要教授治学?在相关领域中,关于这个的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这也是个综述研究,但是属于那种高级的、好的综述研究,这个体现了一个“争论”的选题密码。

第八个,《理解“反环境”: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新链接》,这篇论文引导我们重新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观,作者提出了“反环境”,这是他的研究发现,这体现的是我们的哪一个选题密码呢?是我们的“角落”的选题密码。“角落”这个选题密码更多的针对的是理论研究,就是针对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理论或人物,对它的理论做一个小的补充,甚至是做一个小的反转,我们把这一类研究叫做角落研究,这种研究的创新性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你论文的创新性不是很明显的话,那么你也不敢做这种类型的研究。

第九个,《“欠债偿命”的逻辑悖论与刑法危机》,这篇论文里面分析了“欠债偿命”这个逻辑,这个逻辑从法理上来讲是不能够成立的,“悖论”也是我们的一个选择,“悖论”属于一种专门的研究类型,它专门的去研究一些悖论性的现象,悖论性的逻辑或者说道理,专门会挑选一些这样的东西去做研究,这是一个密码。

第十个,《斜坡上的跷跷板游戏:平衡论述评》,这篇论文比较明显,它就做了一个综述研究,综述的是平衡论,他对哲学和法学中的“平衡论”理论做了一个述评。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呢?他发现“平衡论:并不平衡,这是作者的研究发现,他把它概括为斜坡上的跷跷板游戏。跷跷板不管是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不管它所在的位置是否平衡,它总是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斜坡上的跷跷板再平衡也是不平衡的。作者用的这种修辞就很好,综述研究万万不可以平铺直叙,万万不可以没有综述发现,如果你综述了半天,最后发现没有结论,那你就不要做综述研究了,你只是在做资料准备,这根本就称不上是一篇学术论文。我见过好多这样的情况,我记得有位老师问我说他自己做的这个综述研究难道不好吗?我就跟他说你这个综述研究就是不好。他问为什么,我说你这个不好就是不好,这位老师不承认,他觉得他的综述研究做得很好。其实我说他做的不好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比如,这位老师综述了半天就是没有结论,没有研究发现,如果综述研究没有发现,那还做它干什么呢?大家看我们给大家推荐的这篇论文,它就发现“平衡论”不平衡,这就是作者的综述发现。我一直强调综述研究是一种研究,它不是文献综述,很多人分不开文献综述跟综述研究,综述研究是论文的一种类型,不是文献综述,而文献综述只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环节,这是我们理解的文献综述,但是我们讲的这个综述研究指的并不是文献综述,指的是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很多人在写论文时,把文献综述的那个东西那个样子做完了以后,就认为自己写了一篇综述研究的论文出来了,这显然是一个误区,这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综述研究既然是一种论文,就应该符合论文的特征,不管是它的选题标题,还是形式结构等等都要符合论文的特征,既然它是一种论文的类型,就要符合论文的特征,而不能按照文献综述的样子来写,这一点在之后我们讲综述研究的时候也会再次强调。如果大家有意向做综述研究的话,那么你从今天听了我这节课后就不要再做文献综述了,综述研究不是文献综述,当然了,文献综述是综述研究的基础,只有经过文献综述,才会有你的发现,有你的结论,那么他才有可能构成一个综述研究,成为一篇学术论文,否则,那只是在做资料准备,而不是一篇学术论文。

《面对社科法学挑战的法教义学:西方经验与中国问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实证检验》、《腐败主客观测量结果差异性研究》,这三篇论文都有密码特征词在里面,但是关于这三个案例,我更想强调另外一个东西,就是我们对论文的标题、公式、语言等折腾了半天,可能有人就会有点迷糊了,甚至有人可能就想开始质疑我们的论文标题非要弄得这么花里胡哨的吗?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论文标题的公式以及选题的公式中的基本要素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一定非要弄得非得弄得花里胡哨的,这是两码事,基本要素的具备和是不是要把它弄得花里胡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这三篇论文看一下。

第一个,《面对社科法学挑战的法教义学:西方经验与中国问题》,我们知道社科法学是这两年法学中兴起的一个很大的流派,对我们传统的法教育学形成极大的挑战。但是大家看冒号后面也就是这篇论文的副标题讲的,西方经验与中国问题,这里的选题密码的特征对比是非常明显的,这里使用了一个“域外”的选题密码。这种富有争议的东西是非常明显的,该有的都有,但是大家看这篇论文的标题其实是很普通的,但是标题中的基本要素该具备的仍然都具备。有的作者不愿意把自己的论文弄得花里胡哨的,就跟女孩化妆一样,有人喜欢化浓妆,有人喜欢画素妆,甚至不化妆,这并不重要,只要给人一种美感就可以了。但不管是浓妆还是素装,都是在形式要素的基础之上的一些要求,如果这些基本的要素性的东西、结构化的东西你没有具备,那么你的论文就有缺陷,这就不是美不美的问题了,我们就算是素颜也得给人一种美感,这是两个层面的要求。

第二个,《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实证检验》,这篇论文选题的第三个要素专业性很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统计数据,问题虽然没有打问号,但也特别明确,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能清楚的知道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作者是在怀疑政府统计的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他就是要对中国政府公开数据的质量做一下检验,看看这些数据是真的还是假的。这篇论文的问题意识还是非常明确的。这个选题的“质疑”的密码很明确,研究问题很明确,它就是少研究发现,为什么少研究发现呢?因为这个选题太敏感了,如果作者明目张胆的把自己的研究发现放在自己的标题里面的话,就有点过了,敢做这个研究就已经不错了,如果在明目张胆地把东西给亮出来,这就不好了。我们说做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这个研究问题本身就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把它的研究发现放上来,研究问题本身就很能吸引人。

第三个,《腐败主客观测量结果差异性研究》,这篇论文呈现的我们的“比较”的密码,“量化”的密码,它的研究对象是腐败,作者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我们有时候的主观判断跟客观的测量是有差异的,是不一致的。我们有时经常思考中国的老百姓到底幸福还是不幸福?那么就,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幸福的,但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是不幸福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选题也有点这个意思。当然了,这个选题比我们所说的层次要更深刻一些,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下载这篇文献看一看,它把我们对腐败的这种主观感受量化了。从选题的角度来讲,这篇论文也是一个综述研究,我想很多人可能非常吃惊,这也是个综述研究。

以上是《论文标题怎样让编辑一见钟情》的全部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