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校传染病防治基础
2018-07-09 | 阅:  转:  |  分享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
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
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1、报告内容及时限(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
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三、传染源管理隔离是将传染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安置在不能向外传播的环境,防止病原体再传人给其他人,同时使病人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隔离可起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这是控制传染病的一项
重要措施。隔离时间从发病当日起到传染病的传染性完全消灭止。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水痘。隔离至皮疹干燥结痂,?
????麻疹。隔离至疹出后5天,合并肺炎后10天,????风疹。隔离至疹出后5天,。?????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肿消
,?????流行性感冒。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脑炎。隔离体温正常。?????传染性肝炎。隔离40天,?
????猩红热。隔离至治疗后7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隔离至体温正常,????急性细菌性痢疾。隔离7天,接触病
人者医学观察5天。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疾病名称隔离期(天)流感热退后2天解除隔离。麻疹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
长至出疹后10天。风疹出疹后5天。水痘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但不得少于病后14天。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或发
病后10天。乙脑隔离至体温正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隔离至症状消失,至少7-10天。手口足病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细菌性痢
疾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3天,停药后第5天起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可解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隔离至体温正常,儿童常见传染病接触者
的检疫要求?病名潜伏期(日)检疫要求一般最短最长水痘13~171020一般
不检疫,保育机构的集体儿童检疫21日风疹14~21525不检疫?麻疹8~146
21检疫14~21日,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28日?流腮14~21830一般不检疫流感1~2
数小时4一般不检疫,大流行时集体儿童检疫3日?乙脑6~8422不检疫流脑
2~3110儿童检疫至鼻咽分泌物培养1次阴性,或检疫日;考虑用磺胺药预防?菌痢1~4半天8
不检疫。接受医学观察5日,对保育机构和饮食业的工作人员做粪便培养1次四、信息发布规范突发事件(爆发疫情、食物中毒)的报告程
序,不得擅自向外发布疫情信息,以免引起恐慌和骚乱,未经同意不得接受媒体采访。2009-4-17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五、
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在学校防病中的重要作用1、定期扫除2、垃圾清除与焚烧3、厕所的消毒4、公共场所的消毒,特别是小学生和幼儿手
可触及的地方5、灭鼠灭蚤灭蟑螂6、学校内要组织检查评比并做好记录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
科黄浩二一流行特点疾病介绍三防控要点一流行特点背景近几年来,我市多所学校均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疫情
发生,且大多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如水痘、流腮、流感、风疹等时间(年)学校疫情数突发事件数传染病突发事件其它20081
47522009715454020101255020118660201215550
梧州市近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梧州市近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时间(年)传染病突发事件数事件性质流感风疹流腮手足
口病其它2008502202200954470133201050003220116
3000320125013102012年度各类传染病发病数分职业统计表职业各类传染病发病数(合
计)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它传染病水痘幼托儿童
16812242974113312725149散居儿童65831543332233146642
898675学生196131713481022951204125107教师87--61-
823-工人303-1102216191民工99--311918-农民732
7-21001110638081806干部职员154--2-261102离退人员405
-13254212-家务及待业673-12225446352流行特点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
的地方,是多种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由于免疫水平参差不齐(
原因:流动儿童、疫苗价格、免疫力持续时间等);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学生卫生习惯较差,相互间接触密切;有些控制措施(如较长时间在家
隔离治疗等)难以落实等原因,使得许多传染病容易扩散开来。现实社会条件下,学生是家长的焦点,学校(托幼机构)也通常是政府、社会和媒
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二疾病介绍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即《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发现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依法向当地防疫机构报告的传染病,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法定报告传染病病
种由国家卫计委进行调整颁布。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甲类传染病甲类
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
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法定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
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法定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
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对此类传
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传染病的几种常见症状发热皮疹腹泻呕吐其它症状常见症状发热体温
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分为低热型(37.5℃~38℃)中热型(3
8.1℃~39℃)高热型(39.1℃~40℃)、超高热型(>41℃)。常见症状皮疹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
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三防控要点工作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发现病例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
心等机构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经过一个潜伏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做好卫生宣
教工作解除管理、个别病种需返校证明,符合返校条件者凭返校证明返校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病例报告及管理流程病人离校就诊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培训采取措施一、相关部门职责学校和托幼机构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
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
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
育;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
度。(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晨检工作在学校主要
领导的主持下,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工作布置、检查或抽查、现场处置、考核、材料收集和整理。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每
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医务人员。学校医务人员应
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
任及时与家长联系。晨检内容:应由医务人员亲自晨检,认真查问和登记,杜绝遗漏可疑病例。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
体温;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晨检要求: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每
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纪要等;并及
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在流行病爆发期间发现有所流行传染病征候群的患病师生,由校医立
即通知学生家长、报告学校,及时送医院诊治或在家休息治疗,有需要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实行日报和零告报制度。在非流行爆发期间由各班班主任每天上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进行详细的询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学校放假期间学生自查身体,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统一处理,如有突发疫情,应立即与学校行政值班联系,由行政值班教师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如无特殊,在开学前统一报卫生室登记。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跟踪,多了解、多关注,做好记载。
献花(0)
+1
(本文系郑州103政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