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轻课堂|初高物理差异大!做好衔接领跑新学期!

 卡卡2FM4 2018-07-09

小轻福利


本期课程:《物理:串联电路的极值问题》

主讲专家:崔老师,重点中学教学经验,提升解题技巧

参与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免费报名,成功报名后进微信群获取课程链接哦~(如有疑问可添加微信号“xiaoqingjun66”)




物理可以说是中学9门学科中最难的学科之一,不仅仅要有语言的表达和概述能力,还要有数学的计算推理能力,乃至还要能够在大脑中建构三维模型的能力,不仅是动态的也好,还是静态的也好,物理是将以上的能力全部综合在一起的。


作为初中和高中都教过的老师来说,要把物理真正学到骨子里去,真的要花一番功夫,而且还不能纯粹地死记硬背,否则初中里即便能够取得80-90的分数,但是到了高中就会一泻千里,犹如逆水行舟,难而又难。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种的:


一是目前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咱们小时候不一样,现在孩子接触到很多的信息媒体设备,就算家长和学校加以干涉或引导,孩子受到环境影响,也会偷偷去玩,不像我们小时候,有一台简单的收音机就已经不错了。而且,我们小时候说明东西都会玩,而且时间也很充裕,现在的孩子都被课外补习和兴趣班所代替了。


二是受目前的选课机制影响,初中的难度不断降低,所以很多的科学探究只能浮于浅层,但是,到了高中,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又不得不加大难度,这样子,初高中的台阶高度差就被拉得更大了,甚至有的学生到了高一下半学期开始,就什么都不懂了,偶尔考个50-60分已经不错了。


例如,江苏的学生可以选择物生,生物考A,物理考B,就可以完全上一个还可以的本一了,变成了物理生物倒挂,而且物理B等级只要50分左右,对于能够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基本没用什么压力,所以把诸多的时间就放在补习生物,或者语数外上面了。还有的省份,可以完全不选择物理,哪怕选择信息技术或者通用技术,同样也可以得到高分,所以这几年选择物理,或者对物理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弱,最后在主观和客观都导致物理变得难学了。


所以,为了克服以上两点因素,我觉得从小就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物理的体验过程中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这样子不仅仅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而且还有成就感,让孩子越学越有兴趣。况且有的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他们迟早会遇到的,因为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晚学不如早学。


例如,老师小时候就特别爱玩,看见农村里打稻子用的拖拉机,就想上去玩一玩,趁着家长都去吃饭的时候,偷偷把伯伯的拖拉机的手柄(钥匙)拿出来,然后使劲摇了记下,一个反冲力把下巴都打肿了,但是我并没有哭,还是使劲摇,多摇了几圈,最后终于把机器给摇响了,虽然被家长臭骂一顿,但是后来学习汽油机的时候,就记忆犹新了。


还有一点,就是在选科的时候,我们不排除功利心,都为了上一个好的985和211,但是,真正好的211尤其是985,对物理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仅是通过,更要有一种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逻辑能力,所以,在保证孩子能够上到心目中理想学校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多学一点物理。


三就是知识的差异性,很多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自然学科学习的时候,多少会使用背诵古诗词的方式去学物理,在低年级,尤其八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非常奏效,而且老师只要按照教材去讲解,学生按照教材去学,基本上都能拿个80几分,实际上,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里面影藏的炸药,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风平浪静,一旦爆炸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泄洪一样,控制都控制不了。


而且,很多知识在讲解的时候,虽然不存在错误,但是会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误导。


例如,我们在初中讲解物体的运动速度的时候,会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纸片,制作成锥角有大小的两个锥形,然后从同一个高度一起释放,通过落地所需时间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这里是采用同样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方法固然不错,但是,让学生产生一种,只要在同一个高度,如果是同样形状,同样质量的物体,一起释放将会一起落地,肯定有学生会想到,如果质量不同,那么落地时间可能也不同。


  


实际上,我们到了高中的时候,会讲到,物体落地的时间与质量没有任何关系,只跟下落的高度h和当地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而且初中里的g只是说成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为什么有这个比值,它的追根究底就是来源于重力加速度,当然还跟地球的质量,半径,引力常量等等都有关系。其实,老师在这里讲的时候,可以适当提一下重力加速度g,而且还可以用比萨斜塔的抛球实验来告诉同学们一下,只要高度一样,下落的时间是一样的,跟物体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子,学生以后在高中里就不会犯错误,用故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史来讲物理,不仅仅可以让物理生动活泼,不那么枯燥无味,还可以让孩子对物理充满兴趣,每节课都保持新鲜,最后只要能够进入自激发状态,就根本不用老师教,只要老师稍稍加以点拨,就可以学得非常好了。


又如,讲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因为我们并没有要求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公式做数量关系上的推导,所以可以说不算超纲,但是,每年的中考,个别市都会在探究活动中出现一二,所以,我觉得在讲解此类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躲躲藏藏的,讲一半留一半,就干脆把这个公式给学生抛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否则弄得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学得一点都不爽,到了高中又要重复学习一次,根据现在孩子的脑子的成长速度来看的话,学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子,在中考的探究题中就不会出错。



还有,同样是这道题目,一个钢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有时候被说成是同一个点释放,最后要学生填写“到达底面时的速度是一样的”这个结论,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从高度到速度,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当然有的出题专家会以你们老师平时不做实验,当然孩子得不到这样的结论为理由来说一线老师,不过我也从一个半专家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有一点牵强,如果要学生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最好也要有一定的引导过程,用题中已给的知识概念去将未知的结论给推出来,那还说得过去。


因为这里不仅仅涉及到速度问题,还涉及到动能(能量)问题,甚至机械能中的动能势能转化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咱们同学在初中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能把此类问题太浅显化,否则到高中里就会发现与已有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当然老师虽然不要全面讲透,但是也要适当讲一讲,不能光顾着自扫门前雪,而丢失了孩子的发展潜能。



还有,在讲解感应电流的时候,初中里我们会说,是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但是,高中里就完全不同了,是因为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本人在讲解这节的时候,就发现好多学生还停留在初中理解上,一直回答切割磁感线。这一点,我们不能够怪老师,因为磁通量这个知识点必须要到高中里才能够讲,但是,我们自己在高中学习之前,尤其是初三升高一的这个暑假里,一定要对高中物理教材有一定的认识和浏览,这样子在进入高中学物理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陌生,也不会因为思想上的惯性而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当然,从初中到高中还有很多的转变,例如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而且还要加上诸多的数学的方法去研究


俗话说的好,F1方程式赛车超过别人,只能在转弯处,假如寒暑假别人都在休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往前赶,那一个假期一过,当然会与众不同,“我们不一样!”。当然,如果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话,你在假期就知道吃饭睡觉,开学之后也会发现,“我们不一样!”因为你已经严重掉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