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化学奥赛的尖子生,今年要上北大“摘星星”了 | 热点

 拾穗夜行者 2018-07-09


京城教育圈 20180709


还记得北大刷屏朋友圈的宣传片《星空日记》么?

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个名叫何晓东的男孩“摘星星”的追梦故事。

其实,这支片子的主角并不只是何晓东,

而属于每一个曾经或正在追梦的少年。

今天,“京城教育圈”和圈友分享的,

也是一个少年上北大“摘星星”的故事。

他是北京十八中2018高三毕业生邹家航,

这位相信希望就在坚持之后的北京男孩,

不仅获得全国化学奥赛(决赛)银牌,

还摘取了中学生天文赛决赛金牌。

今年九月,他将前往北京大学,

就读他梦寐已久的天文学专业。

为了激励更多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

北京十八中还把每年4月29日(即2016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颁奖典礼日)设定为“邹家航日”。



 
 

在毕业舞会上,邹家航和妈妈合影


丰台区中学生金质奖章得主、2016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高年组金牌、2017年高中生物奥林匹克决赛二等奖、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银牌,这一系列的头衔和荣誉都归结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优秀毕业生邹家航。


邹家航正是凭借他获得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银牌提前一年拿到了北京大学降一本线录取的资格。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不负众望又以超出一本线80多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并选择了梦寐以求的天文学专业。


回望邹家航在十八中初中加高中6年的求学之路,他的班主任老师王爽总结说,这得益于十八中一直秉承的“贯通培养”。


 
 


搭上贯通培养顺风车,名师手把手指点


邹家航的妈妈,也是北京十八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赵亚晖老师说,一个学生遇到好老师、好平台是非常幸运的事。家航很幸运,遇到了杨进基老师,遇见了高三1班的老师们,遇见了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的老师们。


邹家航是2012年从十八中附小升入到十八中初中部的,这个时期正是管杰校长在十八中教育集团推行从小学到高中12年贯通培养的时间,他非常幸运搭上了方庄教育集群和十八中教育集团优质资源统筹配置的“顺风车”。


学校请来了北京市化学金牌教师,杨进基老师,杨老师从第一届全国奥赛开始带学生,到今年已经带过31届奥赛学生,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成熟,辅导的很多学生顺利进入北大和清华,杨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


 
 

邹佳航(右二)和一起参加化学奥赛的同学与金牌辅导老师杨进基(右四)合影


邹家航在初一时候就加入了杨老师辅导的化学兴趣班,一直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化学。杨老师不光自己教,还在全国各地高校寻找有名的化学教授,在每年寒暑假时间,带着兴趣班的学生去到高校学习,以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邹家航就是其中受益的学生之一。


此外,为了给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学有所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制,学校允许邹家航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和课时,学校还为邹家航提供自学的教室,寻找最好的中学化学实验室。

年级与班级都非常支持邹家航的学科竞赛,给他充分的信任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王爽老师说,邹家航在学习方面有非常强的自制力和自律性,“他为自己设定了学习的时间、锻炼的时间、吃饭的时间,每一段时间干什么他都精确执行,我们完全相信他能自主处理好。”


邹家航认为,如果没有学校这么好的平台做支撑,没有这么多的教学资源用到学生身上,他的升学路绝不会这么一帆风顺。借此机会,“我向母校、杨进基老师以及培养我12年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集团的老师们表达诚挚的谢意。”邹家航深情地说。


 
 

在毕业舞会上,邹家航和高中班主任王爽老师(左一)、初中班主任黄丽娜老师合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邹家航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妈妈赵亚晖老师,可谓是“功不可没”。赵老师从小就特别重视孩子的兴趣发现和兴趣培养。她说,初为人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在一点点的探索和尝试中找寻孩子的兴趣点。赵老师带着小家航看过画展,听过音乐会,各种体育项目都尝试过,后来发现小家航对天文感兴趣。


每逢休息日,赵老师带小家航到北京图书大厦看书,一看就是一天,发现他对天文类的书特别感兴趣。赵老师就有意培养孩子的天文兴趣,经常带他去天文馆,还给他买来天文望远镜,利用休息时间带他去郊区,专门在夜晚陪孩子一起观测星空。为了让小家航积累天文知识,赵老师给他订阅了《天文爱好》杂志,一订就是10年,一期都没有间断过。


正是基于兴趣的培养,加上邹家航博闻强记,刻苦好学,2016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还在读高一的他以首次参赛的身份获得高年组金牌。而2015年,邹家航就代表十八中参加了国家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并取得了北京赛区第十名的好成绩。鉴于邹家航的刻苦努力以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把每年校历中的4月29日(2016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颁奖典礼日)设定为“邹家航日”。


在当天活动上,北京十八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希望借助这一平台,鼓励广大学生能突破自己,释放潜能,成就更加卓越的自我;也希望同学们把兴趣当作自己最好的导师,孜孜不倦地“仰望星空”,坚守好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广泛阅读,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收获生活中的每一天。

 

 
 


学习没有捷径,未来想当天文学家


四年来,邹家航同学充分利用时间来守护自己的梦想,并一点点接近。这样一坚持就是四年,当记者问及是否感觉苦时,邹家航认为从来不觉得学习苦。他说:“成功者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所以看到希望。”


记得初一加入化学兴趣班时,开始也曾经对自己有过怀疑,后来看到有同学获得了全国化学奥赛初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给了邹家航极大的鼓舞与信心,在杨进基老师的引领与鼓励下,他给自己设定了通往北大的目标和理想。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路上从来没有捷径。正因为如此,邹家航才要不断积累,不断“攀登”奖牌,达到理想的目标。荣誉光环的背后,是他不气馁的学习韧劲。经历了奥赛和高考之后,他回望自己的求学之路总结道:“无论哪一种求学路径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沉下心脚踏实地学习,前提是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


谈到未来,邹家航说,他还是最爱天文学。虽然天文学专业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却是他从小的梦想和追求。


“趁着暑假有时间,我先把大学数学和物理预习一下,再学学编程,在学霸云集的北大,我可不想被贴上学渣的标签。” 邹家航笑着说到。


编辑| 江远

内容来源| 北京十八中;“京城教育圈”获授权刊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