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不但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是诗的名气掩盖了他的书法!

 明远小筑 2018-07-09

李白, 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名实在太大, 掩盖住了他的书法成就。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李白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尤喜道家思想。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习道。25岁时,他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帖前黄绫隔水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题跋者有宋徽宗赵佶,元代的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因他的诗名太大,掩盖了他的书法,其实他在书法方面也很有成就。 孟綮《本事诗》中的记载:“玄宗命白为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 另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爱酒帖》虽有宋克、沈度、王铎等跋文,但历代著录甚少。《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据称是其目前唯一认可传世的书法真迹。

元代张晏跋曰: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