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读的乐趣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7-10
曾利华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可见,读书之于人是何等重要。

  在生活节奏快如高铁的今天,也让不少人当下的阅读陷于困境,人们急于寻找一种最便捷的阅读方式,匆匆忙忙不假思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甚至有人觉得一目十行还不够,如果能够一目百行,那才是真正的大快人心。然而,这种浮躁心态下的“快餐式”阅读,除了资讯我们还得到了更多么?!

  阅读和吃饭一样,细嚼慢咽,方能更好地吸收营养。阅读也与喝茶一样,慢品,方可回味无穷。甚至,阅读亦如饮酒,细酌,才能唇齿留香。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历来被世人所传诵。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既是夜晚,又怎能看到夜宿在树上的鸟?慢读细思,每个人都可读出自己的理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故知“鸟宿池边树”,这就是慢读带来的豁然开朗的意趣。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曾指出:当一个人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朱熹也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当一个人进入真正的阅读时,总是心无旁骛,并伴随着大脑的思维导图和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所阐述的事实、所表达的思想、所揭示的真理,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种掩卷长思物我两忘的境界,直至引发共鸣拍案叫绝。所以,真正的读书,必然是“慢工出细活”。倘若天马行空般粗读快读,缺少应有的思考,就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

  慢读不是懒读,尽管慢读与懒读所呈现的都是读一本书用时不菲。但慢读是为了品,因而慢。慢读也是相对的,有的书,通篇都必须慢读,譬如读《资治通鉴》,读四书五经,读古诗,读专业性强的书,只有咬文嚼字,慢慢读,细细品,才能读懂读透读出韵味。即便读同一本书,也有快慢之分,但凡能引起共鸣的精彩之处和高潮部分,宜慢读,以便好好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感,甚至可以放下书本,微闭双目,任思绪天马行空,直至阅读带来的快感释放殆尽,然后意犹未尽接着再读。而懒读则是惰性使然,其本质不是真正的爱阅读。

  慢读与苦读也不一样。从内生动力和出发点来看,慢读是为了理解语义寻求读书之乐故意放慢速度有意而为之,无任何功利的色彩,苦读则不然,往往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克服重重困难强迫自己阅读,兼具功利之心。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苏秦,多次游说秦王失败,回家时其妻不迎,其嫂亦不给他做饭,甚至连父母都不和他说话。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便引锥自刺其股,直至血流至足……历史上苦读的故事多之又多,不胜枚举,其举着实令人肃然起敬。但这种读,只有苦,没有乐,如果硬要说有乐,也只能牵强附会谓之苦中作乐。

  读书,就应慢慢读,细细品,力求从文字中找到共鸣,引发深思,并从中体验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进而于无形中积累知识,愉悦心灵,丰富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