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笑鬼谷 | 向皇帝求关注求赐官的妙招

 创意笑谈 2018-07-10

郭资(1361-1433)邯郸武安人,字存性,号静岩,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进士。

郭资是明初的重臣,永乐年间,官居太师之职,却不问政事,每日里逍遥自在。他心情好了就管管闲事,心情不好就啥都不管不问。而且看哪位不顺眼时,就当面指责,谁都不敢惹他。他既不是皇帝的老师,也不是皇亲国戚,先前也不过是个小小七品县令,为何就被封为太师,而且如此这般呢?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先立的太子过早地病逝,按当时的礼俗,其皇位就只好落在嫡孙朱允炆头上。朱允炆怕别人来夺他的皇位,于是借太祖驾崩之机,发诏命各地的王子们回京为父守灵,然后趁机向他们下毒手。

燕王朱棣当时正在镇守北平,他接到圣旨立刻带人前往南京。不料走到半途的磁县,一下子就病倒了。当时郭资正是磁县的县令,这下他可忙坏了,燕王在此养病,他是每天不离左右,嘘寒问暖,请医调药。

可是,一连数日过去,郭资发现,虽然燕王眉宇紧锁、唉声叹气不断,却活蹦乱跳地根本不像染病。郭资根据燕王目前的处境,掐指一算便猜透了他的心事,燕王并非身体有病,而是心病。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郭资试探着问燕王:“王爷,我看你整天叹气,莫非有何危难之事?不妨说出来,微臣虽然不才,或许能尽点微薄之力。”

燕王通过这几天与郭资的接触,已经深知郭资人品忠厚,才识俱全,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他便敞开心思,把这次回南京的忧虑说给郭资听了。

郭资一听,还真不出自己所料,他说:“据微臣所闻,皇上正在削藩,各地王子回京后也遭到杀害,但不知道消息可不可靠。”

燕王说:“那你看本王该怎么办呢?”

郭资沉思了一会,说道:“以臣之见,王爷若是不去,那就是有违圣命,皇上会给你定罪,若是去了又有被害之险。”

燕王叹了口气:“这些我都想到了,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

郭资:“如果王爷不嫌弃的话,微臣倒是有个主意。”

燕王一听,连忙说:“你这是什么话啊。我住在你这,早就把你当心腹了,哪里还有嫌弃之说,你快说!”



郭资说:“以微臣之见,王爷明着只管在这养病,暗中派人进京打探虚实。如果传言是真,王爷可另作主张,如果没有这回事,王爷再进京不迟,有途中染病这个理由,我觉得皇上应该不会太怪罪你。”

燕王一听,这说的有理啊,立马心里的大石头就放了下来。当下便派人去南京暗暗打探消息。数日后,派去的人回来说回京的王子果然被治罪的治罪,暗杀的暗杀。燕王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即找来郭资商量对策。

这时郭资敞开胸襟,长舒了一口气:“事到如今,恕老夫直言,目前除了王爷的势力,没人敢跟皇帝抗衡。确认过眼神,王爷是皇上最害怕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王爷应该早做决断,可以挥师南下,废除惠帝,重建国号,凭王爷的威望和才能,本就应该得到天下的。”

燕王沉思良久。他心里何曾没这么想过,只是这反叛的罪名让人犯怵。今天被郭资这么一提,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件事。

郭资看出燕王心存后顾之忧,进一步说:“王爷若有所图,微臣愿意倾力帮助,为王爷在后方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做好充分供给。”

燕王听了郭资的话,几天之后,终于下了废掉惠帝的决心。于是,郭资和燕王二人立刻将此事议妥之后,燕王就离开磁县,回北平做准备去了。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名举反兵,号称“靖难”之师。举兵兴师南下,一举攻下通州、怀来,与朝廷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率军攻破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燕王即位后,处处受到冷遇,原来的一班老臣对新皇帝十分冷落,认为他以武力夺取侄儿的皇位是大逆不道,就连京城百姓一时也不理解。作为皇帝的朱棣,不免对南京心里有疙瘩。

这一天,朱棣请郭资到宫里叙旧。他问郭资:“老爱卿啊,你说京都设在南京好还是北平好?”

郭资早就看出他在南京心气不顺,立刻果断地说:“迁都北平好。”

皇帝问:“为什么?”

郭资说:“有两个理由:一个是你的根基是扎在北平的,在北方有一定的威望;二是目前大局已定,无内患之忧,而有外强威胁,北方蒙古虎视眈眈,让人很不放心。迁都北平对镇守北疆大有益处。”

朱棣听了很高兴,这说的不就是他的心思吗。从那之后,他就下了迁都的决心。永乐四年,他下旨迁都,以北平为新都,南京为留都,以后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一直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郭资,自然是好吃好喝,但就是没什么官衔。郭资心里很着急,但是嘴上又不好意思说。

一天,郭资与皇帝朱棣闲谈时,他故意把话题引到磁县那一段往事。然后,他一言不发,静静地听朱棣说起自起兵至今,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曾接受过郭资三次大的主张,这三次主张又都取得圆满成功,说起来感激不尽。不禁叹道:“老爱卿,你真不愧是朕的恩师呀!”

郭资听朱棣这么一说,连忙跪下说:“谢万岁封赐。”

朱棣一看,郭资都这么心急如焚地求关注求赐官了,自己肯定不能装聋作哑了。他仔细一想,虽然郭资一直得到重用,可至今也没有明确地封什么官职,就哈哈大笑道:“好,朕封你为护国太师。”

就这样,郭资便在朝中做了太师。宣宗即位,又拜66岁的郭资为户部尚书,并给以“免趋朝,赐钞二万贯”的殊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