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古人抄错了?看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假唐诗”

 昵称32353910 2018-07-10

崔颢的《黄鹤楼》被推为七律之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被千古传颂,诗仙李白也曾为之搁笔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不过,据施蛰存先生和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的考证,崔颢的原诗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唐宋两代的诗集和敦煌卷子都是这么记载的。到了元代,才第一次被人抄成了“昔人已乘黄鹤去”,直至清代,金圣叹误将“黄鹤”当成了真本,而后纪晓岚也是据此修订。沈德潜在写《唐诗别裁》时采用了这两大才子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又被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照搬。后来,《唐诗三百首》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昔人”下了“白云”改乘“黄鹤”。

前文提到李白,原来诗仙在《将进酒》中有一句无比励志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流传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我才必有开”等。直到近代,有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才知道这首《惜罇空》的原句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古人抄错了?看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假唐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两句描述了唐明皇逃难蜀地,思念杨贵妃的孤寂与心伤。宋代时,还有人专门在蜀地立了一块“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的石碑,此后,元明清至今就这么一路“闻铃”下来。好在,唐代时日本是大唐的忠实“粉丝”,学者在日本收藏的唐代抄本中发现,当时的诗句是“闻猿”而非“闻铃”,这似乎更容易解释得通。

“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古人抄错了?看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假唐诗”

难道我们小时候课本里学的都是“假唐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是古人抄错了?看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假唐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