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003 | 实用写作技巧,听吴梅说填词择题

 馨若兰溪 2018-07-10

吴梅说填词如何择题



  择题最难,作者当先作词,然后作题。除咏物、赠送、登览外,必须一一细讨,而以妍雅出之。又不可用四六语,间用偶语亦不妨。要字字秀冶,别具神韵方妙。至如有感、即事、漫兴、早春、初夏、新秋、初冬等类,皆选家改易旧题,别标一二字为识,非原本如是也。《草堂诗余》诸题,皆坊人改易,切不可从。学者作题,应从石帚、草窗。石帚题如:《鹧鸪天》“予与张平甫自南昌同游”云云,《浣溪沙》“予女须家沔之山阳”云云,《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留长沙”云云,《庆宫春》“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云云,《齐天乐》“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云云,《一萼红》“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云云,《念奴娇》“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云云;草窗题,如《渡江春》“丁卯岁未初三日”云云,《采绿吟》“甲子夏,霞翁会吟社诸友”云云,《曲游春》“禁烟湖上薄游”云云,《长亭怨》“岁丙午丁未,先君子监州太末”云云,《瑞鹤仙》“寄闲结吟台”云云,《齐天乐》“丁卯七月既望”云云,《乳燕飞》“辛未首夏以书舫载客”云云,叙事写景,俱极生动。而语语妍炼,如读《水经注》,如读柳州游记,方是妙题,且又得词中之意。抚时感事,如与古人晤对。

——《词学通论》

一、诠释


“先作词,後作题”,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观点。这个观点所体现出来的,绝非仅仅是一个如何选择题目的问题,而是一个填词的创作思路问题和写作程序的问题,尤其是霜厓先生要把“咏物、赠送、登览”等主题剔除在外,更值得我们品味其中的意思。

为什么霜厓先生要将这三种类型剔除掉呢?因为凡是涉及到这几个主题的作品,往往相对来说他们的内容就会很稳定,一般而言,在创作过程中就不会有很大的枝蔓或偏移,而除此之外的主题,则大抵是一些感怀、抒情等等的内容,每一位懂得创作的写手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进行后面这些主题范围内的写作,一首词,从构思、开始写作一直到完稿,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往往会有一定的偏移,尤其是当创作中出现非常满意的好句的时候,往往会为了迁就句子而改变初衷,改变框架,甚至会去改变整个作品,所以,先词后题,正是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创作经验的心得。

见过有人谆谆教导学生“主题一定要明确、先确定题目、然后紧紧围绕着构思”这样的指导,谙于此道的人一听就知道,这位老师自己都不会写诗填词,或者自己也祗是一个初学而已。

所以,虽然这里霜厓先生谈的是“择题”的问题,不经意间却将一种写作的经验展示了出来。退一步说,即便是作品没有太大的出入,构思之先的也祗能是一个大致的框架,绝不可能会与作成之后的成品丝丝入扣,这样,想要有一个“别具神韵”“妍雅出之”的题目,自然是在作成之后去总结才会更加精妙。

至于为什么题目中“四六语”不用为好,也许是霜厓先生认为四六语式的词句过于死板,不够“秀冶”,不够“妍雅”吧。而“间用偶语亦不妨”的说法,实际上是暗示了一个“最好不要用”的意思。关于这两句,切勿误解为填词“不妨间用偶句”,而是针对“作题”说的,换言之,作题以散句最好,要“说人话”,我们注意前人的词题的写法,应该可以悟出其中的奥妙。而今天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些诗词的题序,四字一句四字一句,貌似古朴,有时候你不查字典还看不明白,就是典型的“不说人话”了。

每一个古典诗词写作的爱好者,而不仅仅只是填词爱好者,都要记住这几句话。

——偶是老道

二、发挥


说到题目,我想临场发挥一点自己的想法。

中国式的诗词中,其实本来是没有什么“标题”的,如果要按照今天的概念来说,有的只是“序”而已,所以一首五言绝句虽然祗有二十个字,却可以写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字数的序,这都合乎规则,不足为奇。

随意举个例子来说,杜甫的《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嶔岑婵娟宛有尘外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是标题,而是序言,起的作用是作为“备注”存在的。除此之外,你可能会认为王勃的《普安建阴题壁》应该是一个“标题”了吧,也不尽然,因为你看这个“题目”之后再仔细玩味就会知道,“普安建阴题壁”说的是一回事,但下面的诗“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说的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它本质上也只是一个备注而已,而不是我们今天概念中的“标题”。

诗如此,词自然也是如此,除了词调名之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几十个字的“词序”,他们所起的作用,依然是一个“备注”的作用。所以今人填词,如果不需要备注的时候,就没必要写上一个“标题”也好“序言”也好“备注”也好的东西了。非但如霜厓先生所说的没有必要用上“有感、漫兴”,我以为甚至连“咏蝉、元夕”之类的都是多此一举,因为如果你填的词没有这样的两个字,读者便不知道你在咏蝉、不知道你在写元夕,那你的词基本上也就是失败的,要之,任何一首诗词如果需要给作品的内容作上备注,都是失败的。

但是,以个人的经验来说,词的“题”,写成较长的序是一个可取的方法,在其中将写作背景、地点、时间等等各种要素表达出来,既便于自己的“记事”,又便于他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应该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好作法。我发表在上一期《试声》中几个词就是如此,不妨参见。

——偶是老道

后记

关于诗词写作时择题的话题,感觉还有话可说,得空了再继续,争取再说一点自己独到的东西。你若觉得有兴趣,欢迎对此话题留言,提出各方面的疑问,以便继续交流。

★ 最近好文 ★

01

关于《中华通韵》,说点不同的看法

02

词谱中“唐教坊曲名”的相关问题

03

填詞需要讲究去声字的应用吗?

04

漫谈《唐宋词格律》不是词谱

05

你知道《少年游慢》正确的填法吗?

06

试声 | 抱殘齋語業戊戌卷之二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

因为有你的支持和关注

生活如此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