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济苍生忧太晚

 roselihong 2018-07-10


  
 继往圣之绝学


上一次写了一篇医案类文章,我们的首席小编反应效果挺不错,说大家现在“口味”已经变了,更喜欢简单直接的方式。但是,作为一名艾灸人,一名华夏灸火文明的传播者,一名中华国粹的弘扬者,我们要具备匠人的精神,精益求精,不单单要懂技术,还要明理,更要博极医源,体悟古圣先贤的发心与慈悲。法不轻传,感而遂通,如果不知道这传承来自哪里,不知道要继承什么,没有了感恩与珍惜,那么所学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所以…


学艾灸岂能不知,昔在燧皇,怜悯苍生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立光明而祛邪疫;


学艾灸岂能不知,昔在羲皇,一画开天演八卦,法出阴阳刻书契,兴庖厨而弘火业;


学艾灸岂能不知,昔在炎帝,观病疫横行,饥馑遍地,识五谷,尝百草,品断肠而遗流觞;


学艾灸岂能不知,昔在黄帝,哀百姓之疾苦,欲立经书,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


一个文明的兴衰主要看这个文明的深度、厚度与广度。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如今也只有中华文明在历经过时代变迁、岁月更迭后,没有出现大的断层。而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战火与遗佚,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与垄断后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但是作为中医外治法中的艾灸,却曾经一度没落,技术出现断层,文化出现断层。作为与针并列的外治方法,最后却出现“但见针刺病,不闻艾草香”的现状,谁会因此而感伤!

dvdf

近些年艾灸产业飞速发展,但是专注于文化的少,深入文化探寻的更少。在术上百家争鸣,在道上却越来越远,不从源头文化去追溯怎能入灸道?


在经历一番市场竞争之后,很多人都遇到了瓶颈,感觉艾灸前路不通了,迷茫了,有一部分人就开始反思,学习,渐渐开始有一些人开始祭拜燧皇,感恩火的发明,赞叹艾草的功德,走上了文化传承学习之路,但这只是开始。


什么是传承?

必然是有传有承,有传法者有继承者,中华文明就是这样一脉相承继承下来的。我们知道燧皇是三皇之首,是华夏火文明的起始。燧皇之后便是地皇伏羲,伏羲继承发展了火文明,使火的运用更加广泛多样,又推演八卦,辨明四季阴阳,开命理、气运、文字之始。伏羲之后便是人皇炎帝,又称神农,继承天皇、地皇的传承,双火为炎,以火德王。神农尝百草,识五谷百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一种植物,具备不可思议的功效,于是赋予了它一个美好的名字:“”。以姜为姓,“姜”在古代寓意温顺的女子 ,象征着美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承至人皇已经花开三叶,于是黄帝继承了他们的心血进行梳理总结并广泛传之,希望让这样的术法能够一学就会,方便易懂,所以每到关键的点,甚至涉及“天机”的地方都会反复不断的恳请天师“发蒙解惑”,当天师答应了之后还要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来请法。目的就是为后世学者立一颗恭敬之心,请法之心,感恩之心,道法不轻传,要加倍珍惜,这样后人才能不走弯路,不入歧途。最终天师传法《针经》一部,载于《黄帝内经·灵枢经》当中。


现在社会医学管制,针刺属于医疗范畴,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不便,而现代人的养生意识逐渐增强,所以现在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外治疗法格外的火热。但我们作为一名艾灸人还是需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对灸法做一个诠释,弥补灸法在传承过程中的断层。现在的艾灸从业者已经有一部分知道了灸与燧皇的关系,但是却不知道灸与人皇炎帝的关系。前面已经说到炎帝在尝百草食发现了“姜”,并赋予它自己的姓氏作为名字,那么姜究竟有什么重要的功效呢?

在《论语·乡党》里有记载“不撤姜食,不多食”,说我们的孔圣人每天都要吃姜,后者不多食我们知道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饮食原则,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吃姜而不是其他食物呢?后世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注解《论语》的时候给出了答案——姜能够“通神明,祛秽恶”。因为姜的这一特性与艾草相同,可以沟通天地神明、杀鬼驱邪,所以他们两个的结合运用是历史的必然,强强的联合对于一些风寒湿邪侵袭较深的筋骨病更是效果显著。


强强的联合对于一些因为感受风寒湿邪比较深的筋骨病以及各种痛症的调理效果更是非常显著。其实这种方法在民间一直都在流传着,有隔姜灸,有灼灸法,两者的对比就是隔姜灸只能做补法而且容易烫伤,而灼灸法能够更好的把控火候,补泻随心,运用自如。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结合能够达成黄帝曾经的期望,可传后世,必明为之法,易用难忘,简单而效果显著。因为其灵活性,又具备像明灸、针刺那样点对点的刺激,可让人体悟并最终达到《针经》中“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的灸道境界。


小编寄语:看过大为老师的文章,小编不禁感叹一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为什么要跟小编抢饭碗?写的不要太好吧!短短一千多字,竟写出了古圣先贤的智慧与灼灸法的精髓呀!随喜赞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