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的新传考研灯塔 群内首发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卡并内部答疑 太极熊说: 一定有人看到这个标题会嗤之以鼻:“切!考不上复旦怎么就过不好了?老子/娘可以过得很好啊!” 嗯~熊哥完全赞成啊,举双手赞成。 所以这篇文章,不是来炫耀身处名校的优越感(其实压根没有,很慌的),或者企图践踏在应试教育中落榜者的尊严(也没有这个资格)。 这篇文章其实是来聊一聊——不管你上没上好学校,哪个技能是你过好一生,走向“成功”所必备的?(也是我们考研必备的) 此文是周末聆听腾讯大申网总裁王栋的(复旦校友)分享,并重温李笑来老师文章,同时回答同学们诸多问题过程的心得。 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想必对于考研复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图为腾讯大申网总裁王栋(复旦老学长) 壹 | 所谓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平心而论,这两年接触到的报考复旦新闻学院的同学,有不少本科都比我好的多(985的不少),或者实力都相当出众。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估计在各自的母校都是“学霸”级的存在。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专栏中说:“很多学生在面对学霸时,都会羡慕他们超强的解题能力,貌似任何问题在他们面前都不是难题,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破解。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那些学霸真正牛的地方不是他们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他们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 “这些学生很少提问,多数时间都在一个人查词典,翻材料,自顾自地折腾,但是只要他某天突然找到你问问题,那问题的质量一定是相当高的,并且也需要你费一番心思才可以解答。” 李笑来 嗯,我们今天真正要讲的话题出来了:学会高质量的提问,并有能力获得高质量的回答,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考研也好,工作也罢,都是如此。 贰 | 提问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个好问题背后都有哪些要素? 首先,这个问题一定无法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得到答案。比如某个名词的意思,某个学校的位置之类的问题,一看就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解决的。能够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一定是个怕麻烦的懒人,而成为学霸的第一步就是不怕麻烦。 其次,这个问题有充足的背景信息支撑。做足功课的学霸会把问题定义的非常清楚,问题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涉及到什么样的概念,尝试过的解决方法等等。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方不想回答,而是学生们连基本的范围都没有限定好。 比如你问我“考研应该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这种问题的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看情况 。要把问题的背景信息限定好,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一个好问题不会是纯粹的索取。一个好的提问者所秉持的姿态更接近于“讨论”,而非“索取”。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是,他会用选择题的方式提问,而非简单的开放式。或者说即便是开放式的问题,其中也一定会加入自己的思考选项。 比如“我对xxx有些疑问,现在想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xxx,二是xxx,你觉得哪个方法可行?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回答者感受到你为这个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没有多少人讨厌被问问题,大家只不过讨厌被问到蠢问题,因为这显得提问者毫无诚意。连提问者自己都不重视的事情,还怎么能要求其他人重视呢? 叁 | 不是在批评你而是担忧 正如腾讯的王总所说:“我们对于新入职的同学要求其实不高,就是希望他/她能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发现一些中肯的问题,并找打答案。” 确实,正如腾讯的老学长所说——会提问,其实就是具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 转念一想,这对于考研简直是太重要了!考研复习,大部分就是自学啊,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同学,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而现在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同学的问题,其中不乏质量较高的问题,甚至有人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来讨论。 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不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我还是会尽力解答)。 然而,这确实让我为大家感到担忧。因为这反应了即使是这些准备考复旦的同学,不少人自学能力也不是很强,意志不是很坚定,思考不是很深入。这是很危险的,长此以往,恐怕是无法在这次竞争中取胜的。 我真的不是在批评你,而是在为你感到深深的担忧…… 我想,与考上复旦大学相比,习得这种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善于提问的本领,才是更重要的。 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上清北复交,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过好这一生…… 【复旦初试必看】 【学校情况】 【独家资料辅导】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