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感! 100年前的物理学就已经证明没有死后世界

 蝶花云月 2018-07-10

群行行为(swarm behavior)本来是一种生物学上的概念。它是指小型生物构成的集群,拥有独立有机体的行为模式。

有了这一概念生物学家可以轻松地解释许多古怪的生物现象。

海洋里生活的火体虫,乍看之下会让人以为是某种巨大的独立生物,表皮粗燥触手发达,有单独的滤食和运动结构。然而这种巨大的海洋怪兽,却是由成千上万的微小的火体虫个体聚集而成的。不同于动物细胞,火体虫个体有各自的DNA,也不像细胞那样高度分化。

火体虫个体(左)&火体虫集群( 右)

蚂蚁、蜂群集合也拥有类似的现象。当我们把蚂蚁集群看作有机体时,工蚁就成了手脚、蚁后是生殖器官、雌蚁有望成为新的蚁后所以它是干细胞、雄蚁则是精囊。必须说明蚁后绝不是“大脑”。蚁群迁徙过程中,蚁后唯一的使命就是和蚁群寸步不离。就像春季欢蹦乱跳的野狗,身体末端拖拽着的肿胀的下体。(就生殖为生命的终极使命这方面来看,蚁后的称号依旧时当之无愧的。这也是很多远古民族都把阴茎当作图腾的原因。)

高级点的生物依旧可以看出点“群行行为”的门道。1986年美国的电脑图形学家雷诺兹成功构建出一套简单的函数,可以在电脑中模拟兽群移动的样子,而且通过张力等参数的修改,实现了模拟一切兽群行为的功能。这个函数的发明实际上宣称的是:兽群行为仅仅与宇宙或者说物理定律有关,与兽群个体无关。实际观察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观测鸟群的研究者发现——鸟群转向时,转向信号是以波的形式在鸟群中传递的,鸟群中单只鸟仅在0.008秒内就完成了转向,而实际上鸟类不可能有这样快的反应速度。这也无怪KK发出“鸟群远非单鸟的简单聚合”这样的感叹了。

最后提下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根本也是个有机体。大脑、神经中枢、白细胞、呼吸和进食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一应俱全。(如果你认真看懂之前的叙述,你应该知道我在讲什么。)

先别对自我认知感到绝望,这其实根本就是宇宙的规律。单一的水分子并不湿润、单一沙粒也不具备沙丘的任何特性。生物学家不会傻到揪住火体虫个体、单只蚂蚁或蜜蜂,妄图理解整个生物群体的运作模式(实际上也不能研究出来)。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转化成质变”的过程。抽象的说: 1+1=2、2+2=4,但1000+1000=“苹果”。美国科学界称这种现象为——涌现(Spring up)。

沙砾与水集群

上世纪90年代“涌现”这一现象引起关注后,很多美国科学家对“灵魂”这一概念,也就有了清晰的认知。

这里不再赘述100年来专业人员们通过左右脑分离实验、多重人格治疗、精神分析理论、猿类语言研究等等对人类灵魂本质的探讨了。本文的叙述的线索依旧是“群行行为”,但是殊途同归,它们的结论与本文一致。

无容置疑人类的情感、情绪是由体内分泌的激素调节的。而抛开这一切,人还有自我意识,那么自我意识就是灵魂了吗?我们的大脑长久以来依靠着视觉、听觉、触觉来定位“自我”的位置。想想观看体感电影时的状态吧,如果技术成熟的话你同样可以接入此时电脑前码字的「井酱」的视觉、听觉、触觉,这是不是说你就变成了「井酱」?如果存在灵魂,稍加推演,你的灵魂可以出现在任何时空中,或者说你的灵魂本身就是一个充斥宇宙时间、空间的天文级的巨大存在,那么其他人的灵魂呢?

对以上的问题,人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给大家讲讲用“群行行为”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的吧!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做最坏的假设:人类的意识仅仅,来源于我们的大脑——人类一旦死亡,脑组织随即腐烂,一切烟消云散........

神经元渲染图

我们的自我意识产生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你定义有感情的你才是真正的自己,那么你的整个躯体才是你自己。医学已经证明骨髓、充斥身体中的体液、或身体里某些未知的成分才是我们情感的来源),我们的大脑是由无数的神经元交织组成的网络,或者说是神经元集群。我们的意识就是在这几百亿普通神经细胞“群行行为”的作用下“涌现”出来的。“我”从无中来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就像宇宙大爆炸之前(“之前”这个提法有待商榷)不存在时空,宇宙也是从无中来的。

下面的是BBC纪录片的片段节选,实验对照了人类清醒和睡着时,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反应。其结果,利用“涌现”原理是可以说得通的。“世上本无我,庸人自设之。”明斯基的这句话无事无可不在警醒着后人。

我们因何而生,世界又因何而死?终极的答案会在哪里,我们可能自由获取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