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才能让事业更长久——《道德经》读书笔记

 宁宁wllpy0z4qr 2018-07-10

文:郭宗林。上一部分讲了,善为道者要做到“至虚极也,守情表也”,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善为道者,是开创新道路的人,是创新者。如果思想不解放,如果思想狭隘逼仄,是不可能创新的。所以,善为道者,首先要“至虚极也”,要解放思想。

单单思想解放了,不实事求是,也就不接地气,再解放的思想都是空想,都是幻想。

比如,许多人都有想飞的梦想,这个想法不荒唐,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如果不实事求是,简单粗暴地给自己装一对翅膀,就跳悬崖,结局多半被摔死!

那怎么实事求是呢?怎么“守情”呢?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守情”。

老子是怎么表达“实事求是”的呢?且看下面。

展开剩余87%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这句话就是老子版的“实事求是”。

万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客观存在的事物太多了,我们人类能够观察研究的事物只是万物中的一部分,只是发生在我们旁边,能够观察研究到的事物。

所以,我们能够观察研究的事物是“旁作的万物”。

万物旁作,就是实事求是里的“实事”。

观,就是观察,研究。“观”是实事求是里的“求”。

复,就是重复,只有重复出现的事情,才具有规律性。“复”是实事求是里的“是”。

观其复,就是“求是”。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就是“实事求是”。

前后联系,解释这句话:

怎么才能“守情”呢?首先要观察我们旁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然后研究这些事物的规律性。

实事求是,是做事的态度,而不是结果,那么结果呢?

求是的结果就是“天物云云,各复归其根”。

>>>>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天物,这个词争议很大,王弼本之后都是“夫物”,可能是觉得“天物”解释不通,就改成“夫物”了。

我想得比较简单,天物就是天物,天生之物而已。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是“老天创造出来的物”。

天物只是万物的一部分!

比如,狮子老虎都是天物,而手机就不是天物。

天物云云,天物后面加了个云云,很帅的样子,作用就是把静态的天物,变成了动态的,描述了天物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也形象地强调了天物的勃勃生机。

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归根,就是从根那里来,再回根那里去。事物具有了归根性,就有了生命力,就能生生不息,乃至永恒。

联系前后,解析这句话:

善为道者,都是善于创新的人,他们在思想上非常解放,不受束缚,在具体实践中,又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他们善于观察身边各种事物和现象,研究它们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观察研究,他们会发现在众多事物中,那些天生的事物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总是能从哪里来,再回归到哪里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我们把这种“能够归根的特性”,叫做“情”。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长久呢?】

“为道”是为了创造一些新的事物,比如发明,比如制度,比如生意,比如企业,比如国家等等,都是“为道”的过程。

每一个为道的人,都想自己创造的事物能够长久,甚至可以永恒。谁不想着自己的生意一直兴隆呢?谁不想着自己的企业可以蒸蒸日上?谁不想着自己的建立的国家可以代代相传?

一个善为道的人,就是可以创造新事物,并且能够让这个事物长久,不至于人亡政息。

那么,怎么才能永恒呢?

老子通过观察那些永恒的“天物”,发现这些天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归根”。

那么,只要我们创造的事物也具有“归根”性,不就可以更长久,乃至永恒了吗?

【天物都是归根的】

天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归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比如:

水,从天上来,又回天上去。如果天上的水下来了,在地上留不住,没办法再回到天上去,就会形成干旱沙漠地带。

树木,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食物链顶端的狮子老虎狼,大自然需要它们,就是为了平衡食物链低端动物的数量,保持生态的平衡。

保持食物链顶端,是它们的根,它们从这个根来,也到这个根去。它们因为大自然的需要而存在,为了满足大自然的需要而生存。

当人类成为所有食物链顶端的时候,狮子老虎狼,就面临了生存危机,因为它们的根动摇了。

直到人类设立动物保护区,退出和它们争夺食物链顶端,它们才有所恢复。

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根”,这个根就是自然界的需要,每一种生物都是从根中来,到根中去。

正因为这种“归根性”,这些事物才能生生不息。一旦不能归根了,事物就面临“消亡”。

白鳍豚的灭绝,就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根”被破坏了,从前的长江需要白鱀豚,现在的长江抛弃了它们。它们在长江找不到可以继续生存的理由,一条条死在了“归根'的路上,最后灭绝了。

当一个物种的根改变了,如果物种不及时改变,就没根可归了,就会面临消亡。

达尔文根据这一原理,创立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原来的“根”是食物链顶端,是吃肉的。后来,地球巨变,食物都挂了。熊猫没法“归根”了。但是我们的国宝逆天改命,改吃“竹子”了,从而得以延续下去。

我们中华文明在众多消亡的古文明中能够延续下去,就和大熊猫精神很相似,在食肉和食草之间不断转变!

大熊猫和中国不是一般的有缘分!

【我们的事业也要归根】

人造之物的“根”,首先是“有用”。

人造之物都是“从有用中来,到有用中去。”一旦没用了,这个东西就被淘汰了。

就像BB机,红火了一阵儿,因为没用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企业的根,就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阚凯力谈在斯坦福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一个企业无论是升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都是为了“归根”,归“经济效益”这个根。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根”,企业就会被淘汰。

一个商品的根,首先是有用,也就是物美,其次是经济效益,也就是价廉。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就在“经济效益”上打败了农业文明。工业革命后,大量廉价的纺织品,冲垮了中国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

就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也冲垮了联产承包后的一家一户的农业模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城打工。

未来人工智能也必然冲垮现在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业模式。

这些都源于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

高等教育的根,就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失去这个根的高校,未来一定会被淘汰。

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是政府需要。房地产能够满足政府需要,就可持续,一旦满足不了,也就是房地产低迷的开始。

美国霸权的根,是美元,所以美国在拼命维系它的根,它的根动摇了,美国的霸权也就动摇了!

军队的根是战斗力,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失去这个“根”,军队也会灭亡。比如,北宋庞大的禁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是中国人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归根”。

原创首发:www.simayi.net作者:卖炭翁。一切人类创造的事物,虽然不是天物,但是只要想办法赋予它们归根性,这些事物就能长久,乃至永恒!

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升自己的PPT制作能力【合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