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案赏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巧治中风1

 首家i55ryzehof 2018-07-10

患者倪某,女,66岁,退休职工,2017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遂1月余。患者1月前突然出现言语不利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无意识障碍,急查颅脑核磁加权成像,提示右侧侧脑室旁及枕叶额叶多发脑梗塞,当即住院治疗,经综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但仍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近期又出现夜间烦躁不安,次日清晨则热退身凉,时有咽干口苦,饮食一般,大便不畅,2-3日一行,小便基本正常,为进一步诊疗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刻下证:慢性病容,精神一般,倦怠乏力,行走不稳,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细。辩证为:气虚血瘀 阴虚热扰,治则为:补气活血,养阴清热。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物如下:黄芪30g 炒桃仁15g 红花12g 川芎15g 赤芍12g 炒当归 15g 地龙9g 醋郁金15g 醋龟甲30g 青蒿30g 地黄15g 知母12g 牡丹皮12g 醋鳖甲30g 炒僵蚕12g 全蝎12g 蜈蚣2条 炙甘草6g,8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017年3月30日二诊,诉夜间烦躁症状基本得到缓解,但仍然感觉夜间发热,小便烧灼感,治则:补气活血 清热除烦,药物如下:黄芪30g 炒桃仁15g 红花12g 川芎15g 赤芍12g 炒当归 15g 地龙9g 炒僵蚕12g 全蝎12g 蜈蚣 2条 淡竹叶30g 炙甘草3g 白茅根30g 银柴胡10g 醋郁金15g,16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017年4月20日三诊,诉服药后夜间已经不再发热烦躁,小便烧灼感也已经消失,左侧肢体较前有力,行走较前稳健。于是去淡竹叶、银柴胡,减芦根至15g,余守前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患者年近七寻,五脏俱衰,既往又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即中医之消渴病,病史较长,而消渴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长期耗伤体内阴津,此次中风之后,长期卧床,久卧伤气,在本已阴液亏耗的基础上又耗伤阴津,阴虚益甚,故此患者表现出夜间发热烦躁,晨起热退身凉,一派气阴两虚之症,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补阳还五汤时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常用方,方中加大黄芪的用量,大补气血,气旺则血行也,并且可防方中红花、桃仁等活血之品的耗气之弊,合用青蒿鳖甲汤,可去除伏于阴分之邪热,且可养其亏耗之阴液,配以僵蚕、蜈蚣、全蝎善于走窜之品以祛风通络。二诊中患者自诉有小便有烧灼感,此非小肠之实火,乃是下焦之虚热也,遂用淡竹叶、白茅根、银柴胡清热滋阴并利其小便,虽说是治其小便,但对于疗其阴虚也不可或缺。(许玉珉 整理 )

专家简介:

病案赏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巧治中风1

马云枝,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国家级专家。2017年获得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学院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政协委员,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神经病学会委员会委员,对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疑难病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其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擅长治疗中风、痴呆、帕金森及头痛、眩晕等疾病,针对中风的恢复期研制出了通脉舒络胶囊,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确切。针对中风病急性期的发病机理,创新性地应用“利水通络法”治疗中风急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免责声明:本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