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成都平原, 草长莺飞, 姹紫嫣红开遍, 这抹春色让人心醉神迷。 距成都仅60余公里的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畔, 本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然而今年,考古队员们却无心欣赏春光。 从去年底便开始的 第二次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大戏, 已然进入最为紧张的攻坚阶段, 随着一件件“宝物”从岷江江口被打捞出来, 流传了370年之久的传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 终于被证实! 木鞘 ⚠注意! 前方高能预警!!!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波高规格的精美文物, 请睁大双眼感受下 …… 明朝封王金册 小银币 铁刀 痛不痛快? 过不过瘾? 今天就让小编扒一扒, 这堆亮闪闪的宝物, 是怎样重见天日的? 江口沉银究竟是民间传说? 还是确有其事? 华丽文物的背后 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故事? 让我们继续探秘~ 有图有真相 蜀王之宝 本次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中,最重要发现之一,是一枚蜀王金宝。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残损成10多块,有明显的刀砍痕迹,仅存原物的四分之一大小,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应当来自蜀藩王府。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 明朝封王金册 在考古队公布的一批金银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块金册。这些金册上满是刻印的文字,属于湖南的荣王家族。 有趣的是,考古人员发现,不同时期金册的含金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了解,明代中期的金册含金量大概是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到了明代末期,崇祯年间金册的含金量只有百分之六、百分之七左右。事实上,金册的含金量变化反应出了明朝由盛及衰的国运。政府财力不足,封册的含金量自然也就越来越低。 三眼火铳 此次考古发掘,还首次发现了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它的功能相当于现代的散弹枪。这件三眼铳在水下沉埋多年,虽然已是锈迹斑斑,但外形完好无损。如今,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的出水,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银锭 本次考古发掘还出水了大量精美的金簪、金手镯、金戒指等首饰,以及大量明朝官银。很多官银上都刻有铸造地名,或者工匠姓名、银两重量等文字。这些刻有地名的银锭,为研究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此次发掘还发现大量船钉、船具,也为寻找沉船提供了新线索。 金碗 ![]()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 尽管出水文物数量巨大,但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为江口沉银的冰山一角。更多重大发现,敬请继续关注! 7月10日 21:53 CCTV-10《探索·发现》播出 #2018考古进行时第二季# 《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记》 让你看的过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