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风过凉亭一一一孙宽中国画作品展》指导单位: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苏州国画院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中共苏州巿委宣传部姑苏宣传文化人才项目支持 展览地址: 苏州市美术馆(苏州人民路2075号,1、2、3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17年7月9日(周日)一一2017年7月16日(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开展时间: 7月9日(周日)上午9:00 赏心乐事谁家院文/陶文瑜 我一直以为,孙宽是在古代园子里玩耍而走丢的孩子。 不少来自各地的画家描绘苏州园林。他们笔下生动的风光,就是神色飞扬的苏州园林,我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来这是那一个景点,那是那一处典故。画家们仿佛来我家作客的朋友,描刻划刻划了我家里的格局和陈式。但他们怎么也说不出我家里的早出晚归和家常里短。也不能理会我和这样的格局和陈式朝夕相处日积月累的心思和情感。而孙宽不一样,他首先是苏州这个堂堂人家中的家庭成员。 阅读孙宽的水墨,我固执地以为,他曾经去过古代,并且在古代的园子遇到过老爷和做客的文人,遇到过小姐和丫环。而很多年过后,他开始创作水墨的时候,就在园林门口站一会,透过半掩的大门和林木遮住的花窗看一眼,然后把古代遇到的故事写下来。 他在拙政园遇到过在紫藤架下写生的文徵明,在狮子林碰上了正在雅集的倪云林。退隐的老爷在廊下喝茶,心思的小姐在假山旁发呆。孙宽的浓墨淡墨其实是记忆犹新或者仿佛依稀,他记忆犹新的时候,笔下风光的宋元明清清晰似舞台上的演出,他仿佛依稀的时候,心底里的似是而非,使纸上的水墨犹豫而且梦幻,所谓赏心乐事天上人间。 我还固执地以为,当孙宽搁下毛笔返身走出画室的时候,纸上的古人也飘然而去,回古代去了。所以孙宽的纸上没有人物,而只是人去楼空的场合,所以我阅读孙宽的作品,能找到从前的线索,能感受到古人的气息和温度。这样的气息和温度,使我想到张爱玲在评论《蒙纳·丽萨》时说过的一段文字,“那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笑,像是一刻也留它不住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失望。”张爱玲好象还说蒙纳·丽萨是眼睛里苍茫的微笑,具体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我以为,这样的感觉和孙宽笔下的水墨相近吧。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使孙宽的描绘和现实之中的园子有了距离。那分明近在咫尺的亲密和若接若离的恍惚,而这样的感觉,使孙宽的作品产生了别具一格意味。 而这样的亲密和若接若离在孙宽的艺术手法中一样明确。亲密是流传的传统影子,若接若离的其实不是流传和传统的照本宣科了。我是苏州烹饪学会的顾问,所以老是要打美食的比方,我认为艺术家的心灵,似乎就是火锅的锅底,而传统或者现代只有在心灵的火锅中浸过之后,才能焕发出个性而独到的光芒,孙宽的创作,也应证了我的想法。 好多年之前,我曾经是个诗人,后来一直没有诗歌写作,上了年纪之后,有了写诗的想法却又不好意思了,所以文章写得兴起就夹起一首诗歌,过一下诗人的瘾吧。 从古代到未来 一生一世和一生一次的爱 爱一个人 用我每一天的日子 编织相遇 用我每一天的日子等待 然后老去 这时生命的 全部光彩 兑成一枚枚硬币 我就在冬日 的阳光下 用哆嗦的双手 反复清点 你是我生命的硬币 正面和反面 全部的图案 这首诗是读了孙宽的水墨想到的,放在这里也想表达孙宽对水墨的热爱和作品中缅怀古人的情怀。 是为序! 孙宽,男,1969年生于苏州,汉族。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会员,MFA。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学习。现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三十余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获奖十余次。获中国美协“2005年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江苏省美协金奖一次,银奖三次,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二等奖,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部分展览作品拂水山庄 2017年 素影(49.7X49.7 2017) 只许清风到 58X138CM 2016年 山西古塔调查报告 138x170cm 2015年 白露 34x72cm 2014年 多云 34x72cm 2014年 鹤舞九天32x70cm 2013年 石不语 200X200CM 2013年 水墨纸本 风过凉亭96cmx96cm 2012年 水墨纸本 贵州印象之一39x39 2011年 墨荷小鸟图(纸本水墨40x28cm2008年) |
|
来自: 幽莲生梦 > 《半卷疏帘下斜阳《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