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99岁的慈善家走了,留给我们三百多所学校……

 从心悟世 2018-07-11


7月10日,

田家炳基金会发布讣告,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当日上午安详辞世,

享年99岁。



人物档案

田家炳


大慈善家

大企业家

教育家

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

董事会主席

……



籍贯: 广东梅州大埔高陂银滩村


主要经历: 1919年出生,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社会荣誉: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自在白金汉宫授予其M.B.E勋章;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其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


  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田家炳98岁时的人生感悟(来自田家炳基金会)


听到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

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遥远的学生时代,

“田家炳”、“邵逸夫”,

我们可能并不了解他们的经历,

但他们的名字,

写在书里,雕在楼上,

更刻在我们心里。

生前奉献于教育,

死后得万人缅怀。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01

兴国之道在人才

人才培养靠教育


  田家炳先生出身客家世裔,幼承庭训,敦品励学,从小就有做好人好事的理想。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学校或其他地方张贴的记录捐赠事迹的“芳名录”,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也要成为芳名录上那样的人。


▲梅州田家炳旧居


  生意成功后,他先是在香港、在家乡捐助超过400项涉及民生和大众福利的项目,之后,便开始了对教育的无限奉献与支持。


  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的财富 ,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的80%的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牟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2004年,田家炳参加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落成典礼


  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约1800间。全国34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


▲田家炳基金会教育投资分布图


华南农业大学田家炳综合训练馆


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


兴宁市田家炳中学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惠州市田家炳中学

汕尾市田家炳中学


肇庆市田家炳中学


阳江市田家炳中学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田家炳说,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培训教育英才的教师,因而他把师范教育作为支持教育的重点,他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设立田家炳教育书院。


  几乎每所师范大学,他都兴建了一所教育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02

“中国百校之父

为了教育连房子都卖掉


  几十年捐助教育事业,让田家炳被誉为是“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事业,他“卖屋助学”“贷款捐校”,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


  1997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



  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陆的几十所学校。


  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



  “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间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田家炳在接受华商名人堂访问时回忆说。


  被问到,后来有没有心疼过,田家炳则回答:“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2003年,为了帮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从政府争取到更多配对资金,在捐出自己承诺的款项,又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的情况下,还贷款600多万港币捐献给了很多大学,这也成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美谈。


  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扩大捐资,田家炳还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售出,获得款项近3亿港币,将其全数捐献给了数十所大学、中学。



03

生活清贫,不搞排场

冠名是为了激励自己


  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


  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不摆酒,不办席。



  “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


  他一直用这个激励自己,也要求基金会的同仁,要求所有接受捐赠的对象,一定要实实在在把学校办好,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



▲以“田家炳”命名学校的意义(视频来源:田家炳基金会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