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醫方劑名稱由來
2018-07-11 | 阅:  转:  |  分享 
  
中醫方劑名稱由來
液凝於膈間,故用此得效也。」(《古方選註》)遂以本方命名「觀音應夢散」。本方主治腎不納氣之虛喘證。蓋肺主
一身之氣,腎為先天之本,肺為腎之母。喘證雖表現在肺,然發病卻在腎。方中藥僅兩味,看似平易,其收功皆在於治
本。
本方又名「人參胡桃湯」,乃以其所用藥物為名耳。
=====雞嗚散=====
出處:《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本方由檳榔、陳皮、木瓜、吳茱萸、紫蘇葉、桔梗、生薑諸藥組成。用於濕腳氣,症見足腿腫重無力,行走不便,
麻木冷痛;或攣急上沖,甚至胸悶泛惡,以及風濕流注,腳痛不可著地,筋脈腫大者;亦適於絲蟲病。有行氣降濁,溫
化寒濕之功。
「雞鳴」,是指服藥時間。五更雞鳴乃陽升之時,取陽升則陰降之意。其煎服法是:諸藥共研粗末,隔宿用水二大
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藥渣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和,至次曰五更雞鳴時作二、三次冷服。天明時大便當下
黑糞水,即使腎所受寒濕毒氣從大便排出。早飯須待藥方過後再服。本方有開上、導下、疏中之效。規定服藥時間之意
主要是取其空腹藥方易於發揮,可使寒濕之邪隨陽氣升發而散。故名「雞鳴散」。
=====瀉白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四味藥物組成。用於肺熱咳嗽,甚則氣急,皮膚蒸熱,日哺發熱尤甚,舌紅
苔黃,脈象細數。有瀉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
肺主西方,屬金,其色應白,「瀉白」,即瀉肺也。李時珍云:「此(瀉白散)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王晉三
曰:「肺氣本辛,以辛瀉之,遂其欲也。遂其欲,當謂之補,而仍云瀉者,有平肺之功焉」。(《古方選註》)本方中
桑白皮清瀉肺熱,止咳平喘;地骨皮瀉肺中伏火,並退虛熱;梗米、炙草養胃和中。諸藥同用,瀉肺平喘而不傷正,宜
屬清瀉肺中伏熱之良方,故名曰「瀉白散」。
=====瀉青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當歸、龍腦、川芎、生梔子仁、川大黃、羌活、防風組成蜜丸,煎竹葉湯同砂糖化下。用於肝火鬱結所致之
目赤腫痛,易驚多怒,不能安臥,尿赤便秘,脈洪實者。有清瀉肝火之功。
肝主東方,屬木色青,「瀉青」,即瀉肝也。《刪補名醫方論》云:「肝木主春,乃陽生發動之始,萬物生化之
源,不可傷也。本方重用苦寒之品,以清瀉肝火為主,又佐升散之品,以散鬱火,寓升於降,是升降同用之法,可使瀉
肝而不傷肝氣,升散而不助火勢,相得而益彰,故為瀉肝之善法」。汪昂云:「本方一瀉(肝火)一散(肝風)一補(
肝血),同為平肝之劑,故曰『瀉青』」。
=====瀉黃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藿香葉、山梔子仁、石膏、甘草、防風諸藥組成。用於脾胃伏火所致之口瘡口臭,煩渴易饑,口燥唇乾,舌
紅脈數;以及小兒脾熱弄舌等。有清瀉脾熱之功。
脾屬中土,其色為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四白,脾火亢盛,則口瘡、煩渴諸證由生。本方「為脾胃蘊熱而設」
(張山雷),既清瀉脾中伏熱,又振復脾胃氣機,雖名「瀉黃」,而獨以風藥為重,是散火即所以瀉火。立此方者,可
謂深得《內經》「火鬱發之」之微旨。服本方可使脾火清瀉而正氣無傷,諸證得癒。「瀉黃」,即瀉脾經之熱,故名「
瀉黃散」。
第38页
献花(0)
+1
(本文系炎黄经典首藏)